重大误解的除斥期间的法律规定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顾问 > 诉讼指南 > 诉讼时效法律知识

重大误解的除斥期间的法律规定

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24-06-10

 
179080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签订合同时要遵守相应的规定,如果因重大误解签订合同的,合同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撤销合同的,那么重大误解的除斥期间有什么法律规定?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重大误解的除斥期间的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因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一方当事人有权在一年内申请撤销合同。如果一年内未行使撤销权,该权利将消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如果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如果当事人请求变更,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

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的区别

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在适用对象、援用主体、法律效力以及期间性质上存在不同。

1、适用对象不同:

(1)诉讼时效适用于请求权;

(2)除斥期间一般适用于形成权,如追认权、解除权、撤销权等。

2、可以援用的主体不同:

(1)诉讼时效须由当事人主张后,人民法院才能审查。人民法院不能主动援用。

(2)除斥期间无论当事人是否主张,人民法院均应当主动审查。

3、法律效力不同:

(1)诉讼时效届满只是导致胜诉权的消灭,实体权利不消灭;

(2)除斥期间届满,实体权利消灭。

4、期间性质不同:

(1)诉讼时效是可变期间,可以因主客观原因中断、中止或延长;

根据《民法通则》第137条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延伸阅读
  1. 被迫签订有欺诈性的合同是否可以撤销?
  2. 去店里选的东西但是做完回来却换了颜色是欺骗消费者吗
  3. 夫妻财产协议反悔怎么办
  4. 交通事故调解协议的可撤销性
  5. 近日,深圳“鸽笼房”营销广告词被罚款,市场监管委公布典型案例

诉讼指南热门知识

  1. 申请司法救助的条件
  2. 如何进行法律诉讼
  3. 诉讼保全的解除条件
  4. 合同解除时效的规定
  5. 知识侵权追诉期是什么
  6. 刑事案件赔偿了还会判刑吗
  7. 房产纠纷如何起诉
诉讼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