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行为包括事实行为吗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法类别法律知识

法律行为包括事实行为吗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08-20

 
176168
在我国的法律中,把人的行为分为了很多种,按照是否合法,可分为适法行为和违法行为,适法的行为也分为表示行为和非表示行为,两者之间源于重要的概念:意思表示。即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法律行为包括事实行为吗?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

发生法律效果的方式不同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四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法律行为依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发生法律效果,这一法律效果源自法律行为对行为人意思自治的容认。与此相反,事实行为仅仅取决于法律规定,当事人实施行为并不具有追求某种法律效果的意图。或者说,这种意图的有无并不影响法律效果的发生,而只要符合一定的规定便能产生法律效果。

法律行为只能产生法律效果,事实行为能同时产生法律效果和事实效果

法律行为只能产生法律效果,而事实行为既能产生法律效果,也能产生事实效果。例如,签订买卖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是出卖人承担交付标的物义务而买受人承担支付价款的义务。然而,买受人成为标的物的所有人和出卖人成为价款的所有人这一事实效果并不随之发生。相反,拾得遗失物作为一种事实行为,其法律效果和事实效果是同时发生的。拾得人依法律规定取得该物的所有权是法律效果,拾得人对拾得物的实际占有则是事实效果。

法律行为是从事实行为中分离出来的

法律行为是从事实行为中分离出来的,它离开事实行为则无独立的意义。法律行为产生的基础是设定权利义务的意思表示行为与履行义务的行为相分离。然而,法律行为并不能离开事实行为而单独起作用,因为法律行为不发生事实效果,它所设定的权利义务只能通过事实行为才能得到切实的履行。因此,不需要履行的行为不可能是法律行为。

事实行为必须具有法定的构成要件

事实行为必须具有法定的构成要件,如此才能体现其客观性和法定性的特征。各国民法对事实行为一般作出详尽而直接的规定,内容涉及行为的主客观构成要件、持续状态及其产生的后果。事实行为的各构成要件有机联系,不相独立,惟有符合全部法律规定的行为才构成这一类的事实行为。而法律行为实质在于意思表示,从一定意义上说不存在事实构成问题,因为法律不可能对其意思表示作出具体的规定,而只能抽象概括其意思表示的合法范围。

法律行为的主观意思和客观活动在内容上并不一致

法律行为的主观意思和客观活动在内容上并不一致,而事实行为的主观意思与客观活动在内容上是一致的。例如,在买卖合同中,合同当事人的主观意思是互易货物和价款,而在客观活动上却表现为谈判和签订文书。相反,在即时交易这种事实行为中,当事人的主观意思和客观活动都是指向交付货物和价款,不存在“表里不一”的现象。
延伸阅读
  1. 非法经营罪辩护词
  2. 被骗签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3. 诉讼时效届满即导致实体权利的消失吗
  4. 民事行为所附条件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5. 保险合同的关系人包括哪几种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最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2. 非婚生孩子可以分家产吗
  3. 提起民事赔偿的诉讼要准备什么样的材料
  4. 二手车合同未履行异地怎么起诉
  5. 承办法官履行哪些职责
  6. 学校里面开店卖零食违法吗
  7. 债务人有财产强制执行三年后法院还会如何办理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