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7-22
在民事诉讼中,如果被告提供的证据是虚假的,一般情况下不会立即受到处理。但如果经鉴定确认为虚假证据,将会受到罚款或拘留的处罚。如果情节严重,可能触犯刑法第307条。同时,执行申请人掩盖事实真相可能会导致无法完全执行。
虚假诉讼罪是指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对于此罪行,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者,可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虚假诉讼罪的,将会被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进行处罚。如果虚假诉讼行为还涉及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逃避合法债务,并构成其他犯罪的,将会依法从重处罚。
如果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虚假诉讼罪行,将会受到从重处罚。同时,如果行为还构成其他犯罪,将会依法从重处罚。
虚假诉讼犯罪仅限于“无中生有型”行为,即凭空捏造根本不存在的民事法律关系和由此产生的民事纠纷。如果存在真实的民事法律关系,行为人采取伪造证据等手段篡改案件事实并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不能认定为虚假诉讼罪。此类行为构成犯罪的,可以以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或妨害作证罪等罪名追究其刑事责任。虚假诉讼行为的捏造事实可以是积极行为,也可以是特定形式的消极行为。例如,行为人隐瞒他人已经全部清偿债务的事实,并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履行债务,也可以构成虚假诉讼罪。
虚假诉讼犯罪行为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表现为“单方欺诈型”和“恶意串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