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5-02-11
根据其作用不同,抗辩权可以分为永久性的抗辩权和延期性的抗辩权。永久性的抗辩权是指权利人有永久阻止他人行使请求权的权利。举个例子:诉讼时效届满后,债务人可以提出诉讼时效届满的抗辩,以阻止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这种抗辩权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行使,因此被称为永久性的抗辩权。延期性抗辩权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时间一定条件下可以提出抗辩,而不是永久可以抗辩。
延期性抗辩权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和先诉抗辩权等。先诉抗辩权是在一般保证中保证人享有的一项权利,与前三种抗辩权的性质有所不同。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这三种抗辩权都属于延期性的抗辩权,也称为双务合同中的抗辩权,只适用于双务合同。
任何一种抗辩权都有其严格的适用范围,超出此范围就是对权利的滥用,因此需要加以限制。
同时履行抗辩权只适用于同时给付的双务合同。双方当事人所负担的给付应当同时提出,相互交换。
后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适用于有先为给付义务的双务合同。根据法律规定、合同性质或当事人的约定,合同的一方存在先为给付的义务,在其未履行义务之前,无权请求对方履行义务,而对方对其请求享有拒绝的权利。如果先履行一方的履行不符合约定条件,则后履行一方享有拒绝履行相应请求的权利,这是后履行抗辩权的适用范围。如果先为给付义务的一方在履行义务之前,发现对方的财产、商业信誉或其他与履行能力有关的事项发生明显恶化时,可以主动中止履行义务,此为不安抗辩权的适用范围。
先诉抗辩权适用于承担一般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对主债权人的抗辩。在主债权人未就主债务人的财产强制执行而无效果前,保证人可以行使抗辩权。
《合同法》、《担保法》对法定抗辩权的行使设定了严格的法定条件,对抗辩权的行使进行了限制。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法定条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后履行抗辩权的法定条件包括:
不安抗辩权的行使条件在我国《合同法》第六十八条中有明确规定,这是根据诚信原则对不安抗辩权适用的明确限制。此外,《合同法》还规定了不安抗辩权的附随义务:
先履行抗辩权的构成要件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