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2-27
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对于案件事实的证明需要满足以下四项标准:
作为定案的依据,所使用的证据必须经过查证,确认其真实性。
案件事实需要通过必要的证据来证明。
证据之间以及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任何矛盾都必须得到合理的排除。
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唯一的,排除了其他可能性。只有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才能做出正确的裁判。
关于证明标准的主体,法学界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根据前文所列的概念,以下人员可能成为证明标准的主体:司法人员、诉讼主体、证明主体、公安司法人员以及负担证明责任的人。然而,这种情况对于深入研究证明标准问题并不利。因此,研究证明标准的主体应从诉讼证明开始,因为诉讼证明是证明标准的上位概念。
从广义上讲,诉讼证明可以分为自向证明和他向证明。相应地,诉讼证明的主体可以分为自向证明主体和他向证明主体。自向证明主体通常是作出事实认定或裁定的人,例如侦查员、检察官和法官。而他向证明主体通常是提出事实主张的人,如诉讼中的当事人和律师。在证明标准问题中,也存在自向证明主体和他向证明主体。例如,侦查机关需要向检察院证明案件已经侦查终结并达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标准;公诉人在法庭上需要证明被告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以便追究其刑事责任。在这个例子中,侦查机关和公诉人就是他向证明主体,而法官则明显是一个自向证明主体,他只需要明白事实即可,没有向他人证明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