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3-10
违约金是指合同当事人根据合同预先设定的或法律直接规定的,在一方不履行合同时给付另一方一定数额的金钱。违约金具有补偿性特点,并兼有一定的惩罚性。根据《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的规定,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增加;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因此,在主张违约金时,可以以实际发生的损失作为要求增加或减少违约金的法定依据。
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由一方当事人按合同标的额的一定比例向对方预先给付的金钱。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的定金数额不得超过合同标的额的20%,超过的部分由收受方退回或抵作价款。如果给付方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无权要求返还定金;而收受方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应双倍返还定金。因此,定金责任是一种惩罚性规定,目的在于督促双方当事人积极履行合同的义务。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六条的规定,当合同既约定定金,又约定违约金时,非违约方可以选择一种对其最有利的责任形式。这条规定适用于同一违约行为同时存在违约金和定金责任的情形。如果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和定金是针对不同的违约行为,且两者在数额上的总和也不太高,那么在一方同时实施不同的违约行为形态时,两种责任形式是可以并用的。
一般来说,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应视为对损害赔偿金额的预先确定,因此违约金与约定的损害赔偿是不可以并存的。违约金的适用与国家对违约金的干预问题相关。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如果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可以请求适当增加。虽然违约金的适用不以实际损害发生为前提,但最终违约金金额大小的确定与实际损失额密切相关,法院或仲裁机构对违约金金额的调整是以实际损失额为参照标准的。
总结起来,违约金和定金的适用关系是:原则上不并存,当合同既约定定金又约定违约金时,非违约方可以选择一种对其最有利的责任形式。违约金和损害赔偿的适用关系是:一般来说,违约金与约定的损害赔偿是不可以并存的,但违约金的适用并不以实际损害发生为前提,最终违约金金额大小的确定与实际损失额有关,法院或仲裁机构会以实际损失额为参照标准进行调整。在适用违约金、定金和损害赔偿金时,优先适用违约金责任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