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24-07-21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当法院拍卖债务人的财产后,如果拍卖所得款项不足以偿还债务,根据债务人是否有其他财产的情况,法院可以采取不同的执行措施。如果债务人有其他财产可供执行,法院可以继续执行其他财产。如果债务人没有其他财产可供执行,法院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根据《关于执行案件立案、结案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六条的规定,以下情形可以以“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方式结案:
(一) 被执行人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并且申请执行人书面同意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二) 因被执行人没有财产而中止执行已满两年,并经查证被执行人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
(三) 申请执行人明确表示无法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或财产线索,并在人民法院尽力调查财产后,同意被执行人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的结论;
(四) 被执行人的财产无法通过拍卖变卖,或者动产经过两次拍卖、不动产或其他财产经过三次拍卖仍然流拍,申请执行人拒绝接受或者依法不能交付其抵债,经人民法院尽力调查财产后,确认被执行人没有其他财产可供执行;
(五) 经人民法院尽力调查财产后,被执行人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或虽有财产但不宜强制执行,当事人达成分期履行和解协议,且未完全履行;
(六) 被执行人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申请执行人属于特困群体,并且执行法院已经给予其适当救助。
人民法院在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时,应当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讨论。裁定书应当包含案件的执行情况、申请执行人债权的履行情况、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理由,以及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的情况下可以申请恢复执行等内容。
在根据上述第一款第(二)(四)(五)(六)项规定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之前,应当告知申请执行人可以在指定的期限内提出异议。如果申请执行人提出异议,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听证,让当事人就被执行人是否有财产可供执行进行辩论。如果申请执行人提供了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人民法院应当重新调查核实提供的线索,如果发现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应当继续执行。经听证确认被执行人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申请执行人也无法提供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的证据,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在上述第一款第(三)(四)(五)项中规定的“人民法院尽力调查财产措施”中,至少需要完成以下调查事项:
(一) 如果被执行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应当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查询银行存款,向房地产管理部门查询房地产登记,向法人登记机关查询股权,向车辆管理部门查询车辆等情况;
(二) 如果被执行人是自然人,应当向被执行人所在单位及居住地周边群众调查了解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或财产线索,包括被执行人的经济收入来源、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等。如果根据财产线索判断被执行人有较高收入,应当按照对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调查途径进行调查;
(三) 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的全国法院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和执行法院所属高级人民法院的“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系统能够完成的调查事项;
(四) 法律、司法解释规定必须完成的调查事项。
在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如果发现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以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或根据法院职权恢复执行。如果申请执行人申请恢复执行,不受申请执行期限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