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4-06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为劳动者提供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通常称为离职证明。离职证明应包含劳动合同期限、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日期、工作岗位以及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等信息。为了避免用工风险,许多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提供原用人单位出具的《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才能与新单位签约。因此,劳动者在离开原单位时,有权要求单位出具符合法律规定的离职证明,而用人单位有义务向依法离职的劳动者提供离职证明。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其改正。如果用人单位的行为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用人单位还应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如果用人单位无法提供合法理由或约定理由而拒绝出具离职证明,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情况下,劳动者有权要求赔偿。
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进行索赔:
1. 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
2.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协调,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
3. 向当地劳动争议委员会或人民法院提起赔偿诉讼,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
保留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证据,并按照法律规定办理交接工作。
离职证明是用人单位在双方解除劳动关系时出具的证明,通常要求劳动者在完成工作交接后才能获得。因此,根据法律要求或约定要求,劳动者应与用人单位进行工作交接,并保留原始的工作交接单(与用人单位各持一份)。此外,对于无法履行工作交接义务的情况,即违法辞退的情形,劳动者应保留对方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单位的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通知等。
对于依法离职或被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出具离职证明是用人单位的附随义务。因此,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或完成工作交接时,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出具离职证明,用人单位无权拒绝。
现实中,一些用人单位可能会在离职证明中写入解除劳动合同的不利理由。因此,劳动者应仔细检查离职证明中是否存在不利言辞,如严重违纪、失职、徇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等。如果离职证明与事实不符,劳动者有权拒绝接受,并要求用人单位根据真实情况重新出具离职证明。
如果用人单位拒绝出具离职证明或出具不利证明并拒绝更改,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用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出具符合规定的离职证明。如果因此给劳动者造成损失,劳动者还可以直接向仲裁委员会提起赔偿诉讼。如果仲裁委员会不受理,劳动者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