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撤销合同需要哪些证据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3-10-20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签订合同时一方存在欺诈行为的,签订的合同是无效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申请撤销合同时要提供相关证据,那么欺诈,撤销合同需要哪些证据?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欺诈行为导致合同撤销的证据要求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合同在签订时存在欺诈行为,申请撤销合同需要提供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证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以下合同一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
- 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
- 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
如果一方使用欺诈、胁迫手段或者乘人之危,导致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并受到损害,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合同。如果当事人请求变更合同,法院或仲裁机构不得撤销合同。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证据包括:
- 当事人的陈述;
- 书证;
- 物证;
- 视听资料;
- 电子数据;
- 证人证言;
- 鉴定意见;
- 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欺诈合同损失的赔偿要求
以下情况可以认定为欺诈订立合同:
- 涉嫌欺诈的合同,其中一方为了获取非法利益,故意捏造虚假情况、歪曲或掩盖真实情况,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并订立不合真意的合同。
- 另外,涉嫌合同诈骗罪的合同欺诈行为可以报警处理。如果警方认定仍属于民事纠纷,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
常见的合同欺诈情形包括虚假的质量、商品标识、合同主体、宣传和价格欺诈行为。
当受害方知道欺诈订立合同的情况后,应关注自己能够主张的赔偿金额。
根据法律规定,欺诈合同所获得的财产应全部返还。如果无法返还或实际上没有必要返还的,欺诈方应赔偿受害方的实际损失。具体损失金额可以由双方协商,若协商不成,可以搜集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
在主张损失赔偿时,受害方应注意包括订立合同的费用、履行合同的费用和合理的间接损失等在内。
在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损失赔偿时,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
- 选择有管辖权的法院:
- 当事人之间有约定管辖的法院:
- 如果约定管辖明确且具有排他性,则案件由约定管辖的法院处理;
- 如果约定管辖明确但不具有排他性,则案件由当事人选择约定管辖或法定管辖;
- 如果约定管辖不明确,则适用法定管辖情形。
- 合同没有约定管辖法院或约定不符合法律要求的:
- 被告所在地法院有管辖权;
- 合同履行地法院有管辖权。
- 起诉所需的证据材料:
- 起诉状正本一份,并按被告人数提交副本;
- 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明(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等);
- 其他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