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7-31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履行期限是双方当事人在协商订立合同过程中约定的,用来确定合同当事人是否按时履行或者延迟履行合同义务的客观标准。合同履行期限经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上签字生效,并受到法律保护。违反合同履行期限的约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合同履行期限可以按照日、旬、月、季、半年度、年度或跨年度来计算。在买卖合同中,履行期限实际上是指出卖人交付标的物和买受方支付货款的时间。
1. 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交付标的物。约定交付期限时,出卖人可以在该交付时间内的任何时间内交付。
2. 如果当事人没有约定标的物的交付期限或约定不明确,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确定:
(1)协议补充。如果无法达成协议补充,可以根据合同相关条款或交易习惯确定。
(2)履行期限不明确时,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3. 如果标的物在合同订立之前已为买受人占有,合同生效的时间为交付的时间。
4. 如果因买受人的原因导致标的物不能按约定期限交付,买受人应自违反约定之日起承担标的物毁损或灭失的风险。
适当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应根据合同约定的标的、质量、数量,在适当的主体、期限、地点和方式下,全面履行合同义务的原则。适当履行原则要求:
(1)履行主体适当。当事人必须亲自履行合同义务或接受履行,不得擅自转让合同义务或将合同权利转让给他人代为履行。
(2)履行标的物适当。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物履行义务,并按合同约定的数量和质量支付标的物。
(3)履行期限适当。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履行合同,债务人不得延迟履行,债权人不得延迟受领。如果合同未约定履行时间,双方当事人可以随时提出或要求履行,但必须给对方足够的准备时间。
(4)履行地点适当。当事人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地点履行合同。
(5)履行方式适当。履行方式包括标的物的履行方式和价款或酬金的履行方式,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履行合同。
协作履行原则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应互相协助合作,共同完成合同义务的原则。合同是双方民事法律行为,债务人实施给付需要债权人积极配合受领,才能达到合同目的。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债务人应受到诚实信用和适当履行等原则的约束,协作履行往往是债权人的要求。协作履行原则也是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履行方面的具体体现。协作履行原则要求:
(1)债务人履行合同债务时,债权人应适当受领给付。
(2)债务人履行合同债务时,债权人应创造必要条件,提供方便。
(3)债务人因故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合同义务时,债权人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否则应自负责任。
经济合理原则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追求经济效益,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佳的合同效益。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交易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以最少的履约成本完成交易过程是合同当事人的目标。交易主体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遵守经济合理原则,这一原则得到我国立法的认可。例如,《纺织品、针织品、服装购销合同暂行办法》规定,供需双方应商定选择最快、最合理的运输方法。
情势变更原则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不可预见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合同履行结果,当事人可以变更或解除合同免除违约责任的承担。情势变更原则适用于合同有效成立之后、履行之前,针对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客观变化情况。如果要求当事人按原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会导致一方当事人显失公平,法律允许当事人变更或解除合同免除违约责任。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范围较广,具体内容需要根据特定案件予以具体化,并随着社会变迁修正自身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在合同履行问题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诚实信用原则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诚实信用原则是一个抽象的法律概念,具体内容需要根据特定案件予以具体化,并随着社会变迁修正自身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