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并购后的法律后果有哪些,有哪些法律风险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类型 > 私营企业法律知识

民营企业并购后的法律后果有哪些,有哪些法律风险

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5-02-02

 
159606
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我们知道,企业的变更,可以分立,也可以合并,合并是指两个以上民营企业成立为一个民营企业。那么,民营企业并购后的法律后果有哪些,有哪些法律风险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

一、并购法律后果

1. 收购成功

根据《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当收购人所持有的被收购的上市公司股份比例达到50%时,即为收购成功,收购人取得被收购公司的控制权。完成收购行为后,如果被收购公司不再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条件,则应依法变更其企业形式。

2. 收购失败

当要约收购期满后,如果收购人持有的普通股未达到该公司发行在外的股份总数的50%,则为收购失败。除非发出新的收购要约,否则收购人以后每年购买的该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数量不得超过该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总数的50%。

3. 公司合并

根据证券法第99条的规定,完成收购行为后,收购人与被收购公司合并并解散该公司时,被解散公司的原有股票将由收购人依法更换。

二、法律风险

1. 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法律风险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在并购前隐瞒一些不利因素,待并购完成后给对方或目标公司造成不利后果的情况。在现实中,被收购方往往会隐瞒一些影响交易谈判和价格的不利信息,例如对外担保、对外债务、应收账款实际无法收回等。完成并购后,这些不利因素可能给目标公司带来巨大的潜在债务,使得并购公司付出巨大代价。

2. 违反法律规定的法律风险

作为为并购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士,律师应注意确保并购过程中尽量不违反法律规定。违反法律规定可能导致并购失败,主要表现在信息披露、强制收购、程序合法性和一致行动等方面。例如,在上市公司收购中,如果董事会没有就收购事宜可能对公司产生的影响发表意见,或者独立董事没有单独发表意见,就可能导致程序不合法。

3. 反收购风险

在敌意收购情况下,目标公司为争夺公司控制权,董事会必然会采取一些反并购措施。有些反收购措施可能对公司股东利益造成严重损害,过分关注管理层的利益,并与法律冲突,导致并购双方都遭受损失。

4. 识别并购可能产生的纠纷,分析其法律风险

公司并购可能引发的纠纷主要包括产权不明、主体不具备资格导致的纠纷、行政干预纠纷、利用并购进行欺诈的纠纷以及员工安置纠纷等。律师应对这些可能产生的纠纷进行识别和分析,以预防并解决潜在的法律风险。
延伸阅读
  1. 民营企业并购后的法律后果有哪些,有哪些法律风险
  2. 企业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有哪些?如何预防这些风险?
  3. 民营企业并购有什么风险,如何规避
  4. 民营企业并购有什么风险,如何规避

公司类型热门知识

  1. 销售未完成指标可以辞退吗
  2. 不动产证就是土地使用权证吗
  3. 民营企业并购后的法律后果有哪些,有哪些法律风险
  4. 国有控股公司中层干部国家工作人员身份怎样认定
  5. 个体工商户不建账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6. 个体户转公司的流程是怎样的
  7. 空壳公司可以收购上市公司吗
公司类型知识导航

公司法纠纷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合伙清算纠纷
  3. 公司破产纠纷
  4. 新三板交易纠纷
  5. 融资纠纷
  6. 公司设立纠纷
  7. 股权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