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5-02
诉讼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权利行使期限,超过期限将导致权利失效。诉讼时效的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由于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无法行使请求权,导致诉讼时效中止。中止原因消除后,诉讼时效继续计算。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提起诉讼或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同意履行义务,导致诉讼时效中断。中断后,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人身保险包括死亡保险、生存保险和生死两全险。根据法律规定,人身保险的诉讼时效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5年。
在人身保险合同纠纷中,不存在民法学理意义上的标的物,因此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保险标的物所在地法院管辖的问题并不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对保险标的和标的物进行了严格区分,以避免管辖权混乱。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保险纠纷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六条对保险合同纠纷的管辖做了原则性规定,但并不适用于所有保险合同纠纷。这是因为涉及立法技术问题,不能因此而混淆保险标的和标的物,导致法律概念混乱,影响司法权威。因此,在审判实践中,应注意根据保险公司的主体资格确定其住所地,避免滥用《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六条前半段的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是诉讼主体,具有诉讼当事人资格。在确定管辖权时,应仔细审查保险公司的工商登记,确定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是否具有法律意义上的主体资格。如果是法律意义上的分支机构,则以该分支机构的住所地确定管辖;否则,应根据其上级有主体资格的公司或公司分支机构的住所地确定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