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4-04-20
留置权是担保债权的从权利,留置权的主体当然须为债权人,但并非任何债权人都可为留置权主体。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留置权的成立需要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对方的财产。因此,只有合同债的债权人才能成为留置权的主体。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只有因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以及法律规定可以留置的其他合同的债权人可以成为留置权的主体。然而,我国现行法律对留置权的适用范围过窄,其他类型的债权人如果占有对方的财产,也应被允许成为留置权的主体。
根据现行担保法的规定,留置权的主体占有的财产必须为债务人的动产。这里的“债务人的财产”是指根据合同约定交付给债权人占有的财产,并不是指债务人所有的财产。因此,只要第三人合法地将财产交付给债权人,债权人善意地取得占有权,即使该财产属于第三人所有,也可以成立留置权。例如,甲将自行车交给乙保管,乙将该车送给丙修理,如果丙在未收到修理费时留置该自行车,那么留置权就成立了。
在各国的立法中,一般要求债权人的债权与债务人的债务有关联关系才能成立留置权。只有债权人的债权与其占有的财产有关联,留置权才能成立。一般情况下,以下三种情形之一可以认为债权与财产有关联:第一,债权是由该动产本身产生的;第二,债权与该动产的返还义务基于同一法律关系;第三,债权与该动产的返还义务基于同一事实关系。
债权已届清偿期是指债务人的履行期已经到了。如果债务人的履行义务尚未到期,而债权人已经交付其占有的标的物的义务到期,则债权人的留置权不成立。因为债务人的义务尚未到期,所以不存在债务人不履行义务的问题。只有在债务人不履行义务的情况下,债权人才能留置与债务有关的标的物,以确保自己的债权。
留置权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上要件。然而,即使具备了以上要件,如果存在以下情形,留置权也不能成立:
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不得留置的物。如果在合同中明确排除了留置权,那么当债务履行期届满后,债权人行使留置权,人民法院将不予支持。虽然留置权是法定的,不能依据当事人的约定产生,但是法律对于留置权的规定是任意性的,而不是强制性的,因此当事人可以约定不得留置。
如果债权人留置债务人的财产违反了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那么留置权就不能成立。例如,对于债务人生活上的必需品,以及债务人定做的身份证、毕业证等,如果债权人留置这些物品,可能会导致债务人无法维持生活或无法工作,这就违反了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留置权不能成立。
根据《担保法解释》的规定,如果债权人行使留置权与其承担的义务或合同的特殊约定相抵触,人民法院将不予支持。这里的债权人的义务是指债权人根据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应承担的其他义务,而不包括债权人交付标的物的义务。如果债权人留置的财产与其承担的义务相抵触,那么允许债权人继续留置财产就等于允许债权人不履行其承担的义务,这就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因此,在留置财产与债权人的义务相抵触的情况下,留置权不能成立。例如,承运人有义务将货物运送到约定地点,如果承运人以债务人未支付运费为由留置货物不予运送,那么就与承运人的运送义务相抵触。但是,如果承运人将货物运送到目的地后,尽管他有义务交付货物,但是他可以留置货物以获得运费等债权的受偿。
即使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不得留置的物,但是如果在债务人交付财产前或交付财产时,明确指示债权人在履行义务后应将标的物返还而不得留置,那么债权人就不能留置该物。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于双方已经约定不得留置,债权人无权留置。例如,在运输合同中虽然没有规定承运人不得留置货物,但是在托运人交付货物时明确指示货物在运达后必须交付给收货人而不得留置,那么承运人就不能以未交付运费等为由留置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