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4-24
合同(也称契约)是平等主体的当事人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以双方或多方意思表示一致设立、变更和终止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条的规定,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保险人有权收取保险费,履行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义务。相应地,投保人有义务交付保险费,并有权请求赔偿或给付保险金。当事人必须严格履行保险合同。
保险合同的有效订立指的是合同对双方当事人产生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严格履行合同,否则除法定例外以外,必须承担违约责任。保险合同的有效订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双方商定了保险合同的条款,即保险合同已经成立;二是保险合同对双方发生法律约束力,即保险合同生效。然而,在中国保险法理论与实践中,保险合同的成立与生效问题存在争议。一方面,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本身内涵有待澄清;另一方面,构成二者的要件问题与保险费交纳、保险单签发等实际问题密切相关。尤其是在保险实务中,立法的技术问题使得标准难以统一,导致许多赔付纠纷。因此,本文将对保险合同的有效订立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5条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条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因此,保险合同的有效订立要求当事人具备相应的缔约能力,并且在保险合同内容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上意思表示真实。
保险合同的无效是指当事人所缔结的保险合同因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生效条件而不产生法律的约束力。无效保险合同具有以下特点:1、违法性,即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2、自始无效性,即因其违法而自行为开始起便没有任何的法律效力;3、无效性无需考虑当事人是否主张,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主动审查并确认合同无效。
合同主体不合格是指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或保险代理人等主体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资格。例如,投保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保险人不具备法定条件或未依法设立,保险代理人没有保险代理资格或没有保险代理权。如果保险合同由上述主体缔结,则合同无效。
当事人在缔约过程中,如果任何一方以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的方式导致对方作出违背自己意愿的意思表示,构成缔约中的意思表示不真实。欺诈是指行为人不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故意告知虚假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例如,投保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明知不存在风险却谎称有风险,或明知风险已经发生而谎称没有发生。胁迫是指一方当事人以给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人的人身、财产、名誉、荣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同自己订立保险合同。要挟是指确定可能实现的行为,并足以使对方违背自己的意愿与其订立保险合同。
如果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没有保险利益,则其订立的保险合同无效。
如果投保人投保的风险是非法的,如违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等,会导致合同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