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12-08
根据我国《保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然而,这一规定只适用于人身保险合同,对于财产保险合同是否可以指定受益人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有人认为财产保险合同中不存在受益人的说法,但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认为这是对保险法的片面理解。
虽然保险法没有明确规定财产保险合同中是否可以指定受益人,但作为民法的特别法,保险法首先必须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则。在判断财产保险合同中是否可以存在受益人的问题时,不应仅仅局限在保险法的条文中,还应从我国保险法及民法的基本原则出发。
首先,从保险合同受益权的性质而言,受益权是指受益人对保险金的请求权,即请求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为金钱给付的权利。这是一项财产性权利,基于财产权的可转让性,被保险人可以通过转让使得第三人成为保险受益人。这体现了民法理论中的意思自治原则。
其次,从财产保险的功能而言,财产保险的目的是填补损害、禁止得利,即在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遭受损失后,保险人对其进行补偿,使其恢复到损失前的经济状况。被保险人设立受益人,并未获得额外的收益,而是一种变通的损害补偿。在实践中,被保险人与受益人常具有某种利益联系。因此,在财产保险合同中指定受益人并不违反保险合同的目的,反而符合当今多样化的投保需求。
再次,从保险合同的基本原则而言,保险合同作为民事合同,应符合私法意思自治的原则。只要不违反法律强制性、禁止性规定、公序良俗等原则,合同即生效。在财产保险合同中,双方当事人一致认可了受益人条款,并按约定履行合同,应受到法律保护。诚信原则是保险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保险人在订立和履行过程中尽诚实的告知、解释、提醒等义务。如果在订立过程中默示了受益人的存在,而在履行过程中不予承认,这是一种违约行为,严重损害了投保者的利益。
综上所述,财产保险合同中的受益人存在是符合保险法原理的。虽然保险法没有明确规定财产保险合同中是否可以指定受益人,但从保险合同受益权的性质、财产保险的功能以及保险合同的基本原则来看,财产保险合同中可以存在受益人。
在实际操作中,对于财产保险合同中是否可以存在受益人的问题,学术界和司法实践存在不同的观点。有的观点认为财产保险合同中不存在受益人的请求权,只有被保险人享有请求权,保险公司有权选择向受益人给付。而另一些观点认为财产保险合同中可以存在受益人,并且受益人也享有保险金请求权。
对于这个问题,我更倾向于认同财产保险合同中受益人存在并享有请求权的观点。因为在财产保险合同中,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指定受益人的目的一般是为了在保险事故发生时能给受益人提供一份保障。受益人多为保险利益的享有者,其领取保险金不会产生不当得利的顾虑,反而更能符合损失补偿的保险目的。
综上所述,财产保险合同中的受益人存在是符合保险法原理的。尽管保险法没有明确规定财产保险合同中是否可以指定受益人,但从保险合同受益权的性质、财产保险的功能以及保险合同的基本原则来看,财产保险合同中可以存在受益人。在财产保险合同中指定受益人,并不违反保险合同的目的,反而更符合当今多样化的投保需求。
保险合同作为民事合同,遵循私法意思自治的原则。只要不违反法律强制性、禁止性规定、公序良俗等原则,投保人与保险公司签订的保单即生效。因此,财产保险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填写保单时一致认可了受益人条款,并按约定履行合同,应受到法律保护。
诚信原则是保险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保险人在订立和履行过程中尽诚实的告知、解释、提醒等义务。如果在订立过程中默示了受益人的存在,而在履行过程中不予承认,这是一种违约行为,严重损害了投保者的利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民事主体的民事行为在不危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他人利益的前提下,享有充分的权利处分自由。保险法作为民法的特别法,如果因保险标的是财产权利非人身权利,只要存在被保险人就只能以自己为受益人,不允许指定第三方为受益人,这是对其权利的限制或侵犯,违反了民法基本精神。
保险合同中既有被保险人,又特别约定有受益人,说明保险人在承保时是知道并认可该第三人的存在的。如果肯定受益人有保险金请求权,则更符合保险合同签订时当事人双方应有的真实意思表示,也更符合保险人按照最大诚信原则应有的善意、诚实的态度。
财产保险合同中设立受益人有助于适应保险业发展的需要,有效地保证保险合同的履行,同时降低交易成本。例如,在购车人与银行签订的分期付款购车合同中,购车人须按期向银行偿还贷款,银行要求购车人购买分期付款购车还款保证保险。为了简化交易过程,购车人可以与保险人协商将银行设定为受益人,赋予其保险金的请求权。这样,在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人直接将保险金交付给银行,保障了第三人权利的迅速实现。
在财产保险合同中,受益人与被保险人同时主张保险金请求权时,应优先考虑合同中约定的受益人的权益。根据合同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转让给第三人,即债权让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将保险金请求权让与受益人,使其成为新的债权人,符合合同法和保险法的理论,也符合实践需要。
财产保险合同中应当存在受益人,尽管在保险法的具体条款中尚未明确规定。在实践中,只要不违背诚信原则,不引发道德风险,约定的受益第三人应享有直接请求权。为了实现保险价值最大化,应赋予保证保险的债权人和责任保险中的受害人直接请求支付保险金的权利。财产保险合同中的受益人的地位和权益应得到平衡,以满足保险业发展和保护各方利益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