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1-29
根据保险合同的技术性和对价平衡的要求,各国保险法都规定了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我国《保险法》第16条第1款也明确规定:“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被保险人的相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对于故意或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行为,第2款规定:“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保险法将“诚实、信用”作为重要原则之一,各国立法几乎都严格要求当事人双方的诚信度。如果投保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不仅具有欺诈性,还破坏了保险合同初次订立时的危险评估和保险费的对价平衡关系。因此,赋予保险人解除合同的权利是合理的,也体现了最大诚信原则和对价平衡原则。我国《保险法》第27条第2款规定,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我国《保险法》对投保人未如实告知被保险人年龄的行为有独特规定。根据第32条规定,如果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且不符合保险合同约定的年龄范围,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但需退还保险单中约定的一定数额的现金价值。此时,保险人的解除权受到“不可抗辩条款”和“除斥期间”的限制。
2009年《保险法》第36条和第37条详细规定了保险合同效力的中止和复效。如果人身保险合同中,投保人选择分期付款交纳保险费,当其交纳首期保险费后,在保险人催告后三十天仍未支付该期保险费,或超过合同约定的交纳日期六十天仍未交纳,保险合同的效力将中止。
我国《保险法》第49条规定,如果因转让导致保险标的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在危险程度增加后,保险人可以选择增加保险费或解除合同,但需在接到保险标的危险增加通知后的三十日内做出决定。根据第52条规定,如果保险人选择解除合同,应退还投保人已收取的保险费。
根据我国2009年《保险法》第51条规定,被保险人必须遵守国家安全相关规定,努力维护保险标的的安全,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向保险人提出安全隐患的书面意见。如果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未尽到注意义务,导致保险标的不安全,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
我国《保险法》第52条规定了危险增加通知义务的功能,旨在通过解决危险信息不对称问题,控制道德风险,实现交易公平。在保险合同订立时,根据最大诚信原则和对价平衡原则的要求,投保人必须如实告知,因为保险人需要根据投保人提供的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和确定保险费率。
根据我国《保险法》第52条规定,如果在保险期间内保险标的发生部分损失,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