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5-20
在实施公司债务管理制度时,需要从法律管理的角度来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 债务产生前的法律风险防范:在应收欠款产生之前,应采取必要措施来防范法律风险,例如审查债务方的偿债能力,审查合同或协议条款的完整性。
2. 债务产生后的资信状况监测:债权方应及时了解和监测债务方的经营状况,一旦发现债务方经营状况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等情况,应采取相应措施。
3. 债务纠纷中的法律保护:解决欠款纠纷时可采用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只要及时和恰当运用,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公司债务管理中,需要注意以下财务会计管理方面:
1. 按实际发生额进行记账。
2. 及时清算和催收各种款项。
3. 定期与应收及预付款项单位核对,发现差错应及时纠正。
4. 结清工程尾款,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及大修工程等,必须在工程竣工验收办理决算后三个月内结清工程尾款。
为了有效管理公司债务,人力资源部门和法律部门应联合制定债权债务专人管理制度,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法律技能和账款催收效率。
负债企业常常利用不规范的兼并、股份改制、对外投资和破产程序来逃避债务。以下是公司债务催收可能遇到的问题:
企业在兼并、联合后,原有承贷法人取消,债权债务关系变得模糊,失去了物资保证和安全保障。合资合作及联营过程中,贷款企业将贷款形成的资产和资金作为入股资金,一旦合资成功,原有债务则搁置一旁,贷款企业可从合资企业中分红获利,而作为实际债权人的部门与贷款的实际直接受益者即合资企业之间却不构成债权债务关系,追债无门。
一些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来规避债务。它们将一个分厂或车间改成股份公司,计算总资产时却将整个企业资产作为评估的基本条件,债务由原企业承担,新组建的公司对外不承认债务,导致大量贷款被原来的空壳企业承担,造成债务悬空。
出于局部利益考虑,企业借破产改制之名,实际上是逃避债务。在催债过程中,企业以稳定为借口,将责任推给职工,导致企业一直处于“在破产进行当中”的状态,无法解决债务问题。
企业破产后进行所谓的公开拍卖,实际上进行暗箱操作,事先安排买主,定好价位,在竞价时一锤定音,以低价成交,不给其他买主竞争机会,看似公平,但实际上使债权部门无从着手。
随着中小企业经济压力的增大,它们逃避债务的方式也越来越高明。在公司债务催收过程中,业务员必须注意识别各种手法,例如最近出现的“先分后并”式的假兼并,即先将一个企业分离为两个企业,再由其中的一个企业对另一个企业实施“兼并”,以此来摆脱债务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