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2 更新时间:2024-06-23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当借款人支付了高利贷的全部利息后,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要回多付的利息:
借款人可以与出借人协商返还多付的利息。双方可以商定返还的方式和金额。如果协商不成,借款人可以采取其他法律途径解决争议。
如果协商不成,借款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解决。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时,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而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时,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可以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人民法院也应予支持。
为了防范高利贷风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增强民间借贷的风险意识与守法意识,引导规范正当的民间融资行为。借款人应当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避免陷入高利贷的风险。
其次,要进一步倾斜加强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服务覆盖,减少或铲除高利贷生存土壤。金融机构应提供合理的利率和灵活的还款方式,以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第三,要引导民间借贷从“地下”走到“地上”,使其阳光化、规范化发展。可以积极推进民间借贷引导与规范性建设,建立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对民间借贷的利率、渠道、规模、用途等进行信息跟踪和登记备案。
第四,要加强对非持牌融资、垫资、配资、转贷服务等金融中介与活动的监管。建立监管中心,对各类融资中介及其活动进行监管,以净化民间借贷秩序。
第五,要建立民间借贷“黑名单”制度,对扰乱市场秩序的高利贷者实行禁入。这样可以有效地防范高利贷风险的扩散。
第六,要建立金融风险预警机制,重点监测资金来源与用途结构、借贷利率、借贷规模流量,并定期对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对典型个案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研究,以及时发现和应对高利贷风险。
第七,要做好应对高利贷风险突发的应急处置预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