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因性与善意取得的本质区别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不当得利法律知识

无因性与善意取得的本质区别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5-01-31

 
143752

无因性理论与善意取得制度的不同之处

一、设立出发点的不同

无因性理论的设立出发点是为了解决物权行为是否需要原因性目的规定以及物权行为效力是否取决于义务负担行为效力的问题。它强调了对市场交易秩序的保护,但并未考虑交易中的善意第三人的保护。无因性理论的目的在于丰富法律行为概念的内涵,明确交易中的多重法律关系,促进民法的体系化与科学化。

而善意取得制度的设立出发点是关注第三人财产安全、促进流通,保障市场交易秩序。善意取得制度关注的是三方当事人的产权关系,而对于二人关系和其他法律关系并不关心。善意取得制度的目的在于理顺多人条件下的产权关系。

二、运行机制的差异

无因性理论通过对债权行为和物权行为的划分,规定债权行为对物权行为相互独立,实现对第三人产权的保护。它体现了学理性的倾向。

善意取得制度直接源于法律的规定,善意的第三人可以取得对物的所有权。它对法律行为的划分和作用并没有进行判断,更多是一种政策性的保护。

三、适用范围的界限

无因性理论适用于合同存在瑕疵不成立、宣告无效或被撤销的情形,可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产权纠纷。对于无权处分的情形,无因性理论的适用范围有限。

善意取得制度适用于存在善意第三人时的原物所有权人与出让人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的情形,以及两种无权处分的情形。

无因性理论对第三人的主观构成没有要求,善意和恶意都可以获得对物的所有权。而善意取得制度中第三人的主观状态必须是善意。无因性理论适用于动产和不动产,而善意取得制度主要适用于动产。

延伸阅读
  1. 关于担保贷款能转让债权吗
  2. 承包人申请“优先受偿权”后需要什么措施
  3. 股权质押公证不登记有效吗
  4. 机动车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及认定方法
  5. 父母赠与一方的不动产可以对抗第三人吗

债的种类热门知识

  1. 受托资产管理包括不良资产吗
  2. 银行不良资产能否追回
  3. 个人债务被起诉会连累配偶吗
  4. 不良资产收购要注意什么
  5. 银行账户因电脑故障多出2万元是不当得利吗
  6. 网贷清退名单相关信息
  7. 个人债务纠纷算涉黑吗
债的种类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民间借贷还款协议书范本
  2. 公司还款协议书范本
  3. 房地产抵押合同范本
  4. 担保借条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