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5-04
根据我国民法的规定,不当得利、侵权行为和无因管理等是债务产生的原因。在这些原因中,不当得利和拾得遗失物产生的债权债务有相似之处。具体来看,不当得利的四个要件包括一方获利、一方受损、获利和受损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以及获利没有合法依据。与此类似,拾得遗失物也涉及到一方获得财物、一方失去财物、获得和失去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以及获得没有合法依据。因此,不难理解为何这两者容易混淆。
在对拾得遗失物的归属问题上,我国采用了罗马法的拾得人不取得拾得物所有权的原则。换句话说,无论遗失物流转到何方,所有人都不会丧失对其所有权。然而,由于遗失人已经失去对物的占有,因此遗失人会遭受损失。拾得人拾得遗失物后,如果不履行招领公告等法定义务并拒绝归还,那么他的行为就构成了导致遗失人受损的原因。同时,他的拒不返还行为也侵犯了遗失人的物权。
在这种情况下,拾得遗失物产生的债权债务是侵权债和不当得利债的复合。遗失人可以选择依据物权请求权或债权请求权中的一种来行使权利。然而,由于物权请求权具有优先适用性,因此遗失人应该依据物权请求权行使权利,并有权要求拾得人赔偿损失。
如果拾得人在拾得遗失物后导致该物灭失,那么因为标的物的灭失使所有人丧失了基于该标的物的所有权,无法再行使物权请求权。此时,遗失人只能依据不当得利债行使债权请求权(例如,当遗失物被善意第三人转卖并立即取得时),或者依据侵权债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
对于货币这样的拾得物,由于持有货币的人即为权利主体,拾得人拾得货币即取得了该货币的所有权。而遗失人从遗失时起就已经失去了对该货币的所有权,只能依据不当得利行使债权请求权。
至于其他种类的拾得物,由于容易因混合等原因导致遗失人的物权消灭,因此也常常会因特定原因而依据侵权或不当得利行使债权请求权。当然,如果这些拾得物仍由拾得人持有且没有发生变动(例如,拾得人拾得面粉但没有转移或改变等),遗失人完全可以依据物权请求权行使自己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