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11-24
一般来说,融资行为在融资者与投资者之间属于私人契约,政府不应干预。然而,众筹涉及向不特定投资者公开募集资金,并使用他人的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这使得公众集资与金融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密切相关,因此需要金融监管的合理性与必要性。然而,目前我国众筹的法律监管几乎是空白的,主要依赖融资者的自觉和众筹平台的程序性监管。缺乏配套的法律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统一部署,其中包括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工信部等多个部门参与的《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即将公布实施。银监会负责监管P2P行业,证监会负责股权众筹,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第三方支付的监管。
目前并不是没有法律监管众筹,而是现有的《证券法》和《公司法》等法律存在针对股权众筹的制度障碍,这直接阻碍了股权众筹在我国的正常发展。
(1) 众筹涉及吸收公众存款、公筹资金、出售股权、跨市场理财等多个性质,同时涉及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等三大机构的监管范围。此外,众筹还涉及创意项目发起人的知识产权。因此,任何一个单独的监管部门都无法全面有效监管众筹。
(2) 目前我国的监管体制不匹配可能是常态。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创新是转型的必要条件,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是当务之急,而资本应该发挥相应的功能。可以考虑以区域试点为先导,对股权众筹进行大胆试点,并积极探索众筹机构作为试点的监管,以使中介承担相应的投资者教育和投资者保护职责。
(1) 对于众筹的监管力度需要在金融创新与投资者保护之间寻求最佳平衡。如果对众筹进行严格监管,势必会产生较高的融资成本和政策、法律风险。最可怕的后果是扼杀了刚刚开始萌芽的中国式金融创新。然而,如果放松监管,投资者将面临风险,甚至可能引发中国式金融危机。
(2) 复杂的社会性对众筹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目前,众筹作为新型的融资方式,其模式、特征和发展方向尚不明确。如何以何种方式、多大力度来监管众筹成为多个主要众筹发展国家争论的焦点。我国众筹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量的社会实情与英美等国截然不同。我国的经济环境、金融条件、社会土壤等都成为决定众筹发展方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