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人能否行使不安抗辩权
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4-07-14
担保制度是我国民法体系中的重要制度,“不安抗辩权”是经济制度中当事人的重要权利。不安抗辩权是一种权利,不安抗辩权是说在双务合同中,负有先履行义务的一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履行能力严重恶化时,为保护自己的权益,可以中止履行的权利。那么担保人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吗?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担保人是否能行使不安抗辩权
一般保证的担保责任
根据我国《担保法》第17条规定,当保证合同约定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时,保证人需承担保证责任,这被称为一般保证。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并且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无法履行债务之前,保证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然而,保证人无法行使该权利的情况包括:债务人住所变更导致债权人要求履行债务困难;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并中止执行程序;保证人书面放弃该权利。
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发生重大困难情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5条规定,担保法第17条第3款第(1)项规定的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发生的重大困难情形,包括债务人下落不明、移居境外,且无财产可供执行。
担保人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条件
根据上述规定,债务人为公民时,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才能行使先诉抗辩权:债务人下落不明、移居境外或住所变更;债务人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由于以上原因导致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发生重大困难。如果不满足其中任何一个条件,保证人就无法排除先诉抗辩权。然而,如果债务人为法人,在进入破产程序中止执行程序时,保证人将失去先诉抗辩权。
不安抗辩权的意义
平衡合同双方利益
不安抗辩权制度在大陆法上产生和发展,并被许多国家合同立法所采纳,甚至对各国产生了深刻影响。其重要性并不在于其理论上的合理性,而在于其在实践中的积极意义以及与立法者所追求的合同法价值目标的契合。在现代社会中,公平性原则要求大多数双务合同的订立和履行不是同时进行的,双方当事人履行义务的期限也往往不一致,往往会约定一方先履行给付。面对许多不可预见的情况,传统的合同法给予当事人的空间和余地有限。因此,不安抗辩权作为平衡合同双方利益的一种预防措施应运而生。不安抗辩权使先履行方避免了不利地位,确保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失衡,实现公平原则在合同关系各个阶段的贯彻,并为先履行方提供相应的救济手段。
资源分配效率最大化
根据法律经济学理论,所有法律活动都旨在分配稀缺资源,以追求效率最大化和增加社会财富。贯彻不安抗辩权制度可以将社会损失降至最低限度。当后履行方出现无法履约的可能时,如果不采取不安抗辩权制度,先付款方只能按照有效合同进行,并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履行合同。然而,这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支出,因为对方最终可能不履行合同,从而导致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相反,如果采取不安抗辩权制度,先付款方将有权及时解除合同,并通过其他措施防止情况进一步恶化,从而将损失降至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