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0-05-25
这类债权主要是指合同是基于特定当事人的身份关系订立的,合同权利转让给第三人,会使合同的内容发生变化,动摇合同订立的基础,违反了当事人订立合同的目的,使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第三种是依合同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的债权。包括:
1、基于个人信任关系而发生的债权。如雇佣、委托、租赁等合同所生债权。
2、专为特定债权人利益而存在的债权。例如专向特定人讲授外语的合同债权。
3、不作为债权。例如,竞业禁止约定。
4、属于从权利的债权。例如保证债权不得单独让与。
按照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对债权转让的禁止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也可以在合同订立之后另行约定,但必须在债权尚未转让之前作出,否则转让有效。
需要注意的是,合同当事人的这种特别约定,不能对抗善意的第三人。如果债权人不遵守约定,将权利转让给了第三人,使第三人在不知实情的情况下接受了转让的权利,该转让行为就有效,第三人成为新的债权人。转让行为造成债务人利益损害的,原债权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法没有明确规定何种债权禁止让与,但我国一些法律中对某些权利的转让做出了禁止性规定,例如担保法第61条规定,最高额抵押的主合同债权不得转让。对于这些规定,当事人应当严格遵守,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擅自转让法律禁止转让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