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4-04
在实践中,一方当事人常常提交借款人一方书写的欠条来证明家庭共同债务的存在。对于这种情况,各地法院倾向于根据证据本身的属性来认定。例如,江苏省句容市人民法院(2007)句民一初字第23号《民事判决书》认为,原告提交的借条作为证据时,被告提出了异议。考虑到证据所形成的债务关系的当事人是原告的亲属且存在利害关系,该法院认为该证据的证明效力较低,因此不予认定。这个法院主要从证据本身来判断其证明力。
另外,也有法院有意避免证据的争议而对证据予以认定。例如,海南省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的(2007)三亚民一终字第69号《民事判决书》中提到,在王某与陈某离婚纠纷上诉案中,关于陈某主张与其二姐夫借款治病,要求王某共同偿还债务的问题。虽然陈某提供了两张借条,但王某对借条的真实性提出了异议。同时,陈某一直没有告知王某借款治病的事实。因此,陈某要求王某共同偿还债务的证据不足,法院不予支持。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上述矛盾,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一般情况下不应认可夫妻一方当事人提交的欠条作为证据,除非另一方当事人认可该欠条。其理由如下:根据欠条的出具规则,通常在借款时,由借款人出具欠条给出借人,并由出借人保留欠条以主张债权。在归还借款时,欠条会被收回或销毁。然而,在离婚婚姻纠纷案件中,离婚一方当事人自己提交欠条至法院,与通常情况下欠条保留在出借人手上的惯例不符,明显具有伪造债务以获取更多共同财产的嫌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欠条的证据效力可不予认可。而且,由于欠条已经在婚姻一方当事人手中,可以视为欠款已经还清。作为债权人,一般不得另行起诉追还欠款。当然,实践中确实存在出借人为主张债权而将欠条交给离婚一方当事人的情况,如果不认可欠条的效力,可能会造成不公平。然而,这种个案的不公平可能会带来整个社会的公平问题。
在实践中,也有一方当事人提交借款时双方订立的借款合同等凭证作为书证,以证明家庭存在共同债务。法院不宜直接认定当事人是否存在共同债务。理由如下:
综上所述,由于这种情况下双方共同债务无法认定,法院应告知债权人和当事人可以另行起诉涉及借款合同等借款凭证所涉债务。
离婚一方当事人提交借款人一方书写的欠条的同时,还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对于这种情况,我认为对欠条的效力也应不予认定。理由与前述情形基本相同。
即由于借条已经在借款人的手里,出借人出庭作证证明借款尚未归还的证据不足。
当一方当事人提交借款双方订立的借款合同等凭证作为书证,并提供证人作证时,情况较为复杂。但总的处理方式是不宜在判决书中对该债务作判决。其理由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