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5-02-13
当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归还借款时,需要证明以下两个事实:一是双方就借贷法律关系达成了合意,二是出借人实际向借款人交付了借款。如果出借人能够提供真实完整的借款凭证,一般可以推定双方已经达成了借款合同关系,并且实际履行了款项交付义务。此外,无论双方是否签订了书面借款合同,如果出借人只能提供借款合同、借据、收条或欠条等证据来证明款项已经交付,需要具体区分债权凭证的种类和内容进行判断。
(1) 借据:借据是借款人书写并签字盖章的债权凭证,记载了借款人、出借人、借款数额、借期、利息和借款时间等内容。借据通常是在出借人交付借款的同时出具的,借款人实际归还借款后会销毁或以收条的方式作废。但是在民间借贷市场供需失衡的情况下,借款人可能在实际收到借款前就向出借人出具借据,这种借据在性质上更接近借款合同。
(2) 收据:收据是表明收到他人交来的钱款的凭证。自然人之间的借贷通常以收条表明借款人收到出借人支付的借款,企业作为借款人一般通过出具收据的方式,以方便会计入账。收据的内容通常包括付款人、收款人、收到款项的数额和时间等。在民间借贷中,收据除了在借款人收到借款时出具作为出借人主张借贷关系的证据外,还可能在借款人归还借款时由出借人出具,作为借款人据以抗辩借款已经实际归还的证据。收据更强调款项的实际给付而不是双方之间的借款合意。
(3) 欠条:民间借贷关系中的欠条一般是借款人单方向出借人出具,用以表明所借款项、借期、利息等内容的凭证。有的欠条并不记载债权人,而以实际持有欠条的人为债权人。与借款合同和借据不同,欠条所表明的欠款内容可能并不仅仅因当事人之间的借款而形成,还可能是基于买卖、承揽、股权转让等其他基础法律关系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在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如果当事人仅凭欠条起诉要求对方归还借款,需要对欠条形成的事实基础进行审查。
在民间借贷诉讼中,如果原告以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提起诉讼,被告否认借贷事实的发生,法院除了依据当事人提供的债权凭证外,还需要综合审查其他事实和因素,对借贷事实的真实性进行综合判断。法官应当审查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并根据证据的取得方式、形成原因、形式和提供者情况以及与案件的关系等进行审查和判断。此外,法官还应对比双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大小,根据民事诉讼证据盖然性标准形成内心确信,作出最终认定。
(1) 借贷金额:对于借贷金额不大的情况,可以通过审查债权凭证的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来确认借贷事实。对于大额借贷,法院通常需要综合审查借款合同、借据、银行资金往来交付证据和企业会计资料等。如果出借人无法提供债权凭证之外的其他证据来证明借款已经实际支付,法院还应进一步审查出借人的经济状况、借款人与出借人的关系、交易习惯等相关事实。
(2) 款项交付:需要查清款项交付的方式、时间、地点、交付人和接受交付人等细节。对于出借人主张以现金交付的借款,法院应进一步审查确认交付细节,以确定款项交付的事实。
(3) 当事人的经济能力:需要审查出借人的经济状况和钱款来源,以及借款人的经济状况和借款用途。在当事人对借贷关系是否真实发生存在异议,或者可能涉及虚假诉讼的情况下,法院需要进一步审查当事人的经济能力和财产变动情况,以综合判断交易是否实际发生。
(4) 交易方式和交易习惯:交易习惯在合同解释上具有重要作用。法院应根据交易习惯的公开性、公认性和合法性原则,确认交易习惯是否存在,并要求当事人提供充分证据来证明。交易习惯的运用应以不具备反证为前提。
(5) 证人证言:法院在审查证人证言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进行,特别是对于证据较为薄弱的案件,需要注意甄别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法院还可以灵活运用对质等方法,以更好地查清案件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