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5-01-15
股民损失并非完全来自市场风险,部分风险可能来自上市公司的虚假陈述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法释,股民受到证券虚假陈述行为侵权时,应该获得赔偿。
目前,我国的集体诉讼需要以当事人起诉为前提,并以个案起诉后合并审理的模式进行。如果受损股民没有提起诉讼,在其他股民获赔的情况下,自己即使受损也可能难以获得赔偿。
诉讼时效和案件审理期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旦股民等待案件结果后再起诉,很可能已经超过了两年的诉讼时效,丧失胜诉权的几率极大。
股民应保持维权信心,不要因担心诉讼时间长或缺乏获赔先例而放弃维权。历史案件中,大多数原告最终获得了赔偿,而且近期审结的案件处理结果也很快,股民获赔概率也很大。
股民在证券虚假陈述受到行政处罚或法院刑事判决后,凭相关处理文书或公告以及特定材料才可启动民事诉讼。股民在此类案件中应及时向证券索赔专业律师咨询,避免误入以上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