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和危害,怎样有效监督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3-12-26
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对公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对于主要流失形式的深入分析,危害的罗列,才能更加深入的解决目前国有资产存在的问题,以及该如何实施更加有效的监督措施。以下是小编对相关法律内容的整理,欢迎大家阅读。
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及其危害
不当操作和送人情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在股份制改造和拍卖过程中,存在着“暗箱”操作和以国有资产送人情的情况。这种行为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假破产真逃债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以假破产真逃债的方式,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通过虚假申报破产,实际上是为了逃避债务,从而导致国有资产的损失。
评估机构恶意低估国有资产价值导致流失
在产权交易过程中,评估机构可能会恶意低估国有资产的价值,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合资名义行套钱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以合资的名义,实际上是为了行套钱之实,从而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决策失误导致巨额国有资产损失和流失
决策失误可能导致巨额国有资产的损失和流失。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的负责人和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改革的机会,滥用职权进行贪污犯罪等行为。
国有资产流失的严重性及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制约
国有资产流失的速度之快、数量之大,已经成为困扰改革与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也是制约市场经济发展的障碍之一。据估计,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国有资产流失平均每年约为500亿元,有时甚至高达1000亿元。因此,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使其法制化,并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成为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有效监督国有资产流失的方法
为了有效监督国有资产流失,以下措施可以采取:
建立规范化工作程序和责任制指标体系
在进行清产核资和摸清国有企业资产状况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确定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指标体系的规范化工作程序。确定国有资产经营目标,并由企业主管部门与企业签订国有资产经营目标责任状,并报同级计委、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建立司法追偿制度
建立以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为主导的国有资产流失的司法追偿制度,严厉惩治国有资产处置中的腐败行为。
建立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要求,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开发、购入、使用过程中的无形资产的核算,以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和看家理财的本领。只有通过以上措施的有效实施,才能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其受到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