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12-28
家属在处理死亡患者的事务时,首先需要前往医院的医务处,要求封存患者的病历。根据法律规定,家属有权复印客观病历,其中包括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其他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病历资料。
尸检在解决死因不明或对死因有异议的医疗事故争议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尸体解剖的目的是为了查明死因。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8条的规定,当患者死亡后,医患双方当事人无法确定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时,应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如果具备尸体冻存条件,可以延长至7日。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尸检,尸体的物理、化学与形态学变化不会对尸检结果的可靠性产生影响。若超过规定时限,尸体的组织细胞会发生自溶与腐败,导致尸检结果失去可靠性。
尸检必须经过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方可进行。在医疗事故争议中,双方当事人可以邀请法医病理学专家参与尸检,也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若有一方拒绝或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或对死因判定产生影响,拒绝或拖延的一方将承担责任。
根据客观病历和尸检报告,家属可以请相关专业医师对医院的医疗行为进行评判,判断是否存在过错。医学判断在解决纠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过以上程序,若死者家属确信医院存在过错,并且该过错与患者死亡有因果关系,家属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鉴于涉及医疗的诉讼较为复杂,建议家属聘请律师提供法律服务。当然,家属也可以先向医学会申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