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医疗纠纷的基本原则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纠纷 > 医疗事故常识法律知识

处理医疗纠纷的基本原则

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5-02-19

 
136001
医疗纠纷一般是由于医护人员没有遵守职业操守,造成患者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最常见的是造成患者出现身体方面的损害。医疗事故产生的纠纷是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那么处理医疗纠纷的基本原则?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

医疗纠纷的法律定义和特点

医疗纠纷是指发生在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企事业法人或机构中的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医学美容等领域的纠纷。在医疗纠纷中,一方或多方当事人认为另一方或多方在提供医疗服务或履行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时存在过失,导致实际损害后果。由于当事人对争议事实的认识不同,相互争执,各自坚持己见。

处理医疗纠纷的基本原则

1. 不以医疗事故鉴定为前置的原则

根据最高法院的规定,审理医疗纠纷案件不再以医疗事故鉴定为前提。这一原则不仅仅是程序上的安慰,而是对过去处理医患纠纷的方式的否定。过去的医疗事故鉴定常常由当地医疗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进行,这种方式让医生自己对医疗事故进行鉴定,公平性受到质疑。因此,不以医疗事故鉴定为前置可以更公正地审理医疗纠纷案件。

2. 医患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

医生是医院的主宰,但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应坚持医患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医生应该意识到自己是为患者服务的,而不是患者有求于自己。医患双方应该平等对待,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解决纠纷。

3. 坚持过错原则

在处理医疗纠纷中,应坚持过错原则。这不仅包括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的过错,还包括在履行医疗合同的整个过程中的过错。如果合同的一方违反了合同原则,就应该承担违约责任。

医疗纠纷的多发原因

1. 部分社会舆论及媒体误导

近年来,一些舆论和媒体夸大了医疗纠纷的负面影响,导致病人产生错误认识。一些病人和家属误以为所有的医疗行为都需要经过他们的同意,甚至可以自行决定治疗方案。当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恶化时,容易与医方发生冲突,要求追究责任和赔偿。

2. 医院管理力度不够

随着医院服务项目的增加,部分医院没有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一些管理人员忙于应付上级检查和处理日常事务,对医疗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缺乏认真学习研究。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往往敷衍塞责,使得社会上一些人产生了"要发财,找医院"的念头,导致越来越多的病人或家属无理取闹,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

3. 医务人员敬业精神不足

个别医生和护士不遵守规章制度,工作态度不严谨,责任心不强。在治疗前不履行必要的谈话签名手续,以及医患双方相互沟通等方面没有处理好,会诱发甚至激化医患矛盾。

延伸阅读
  1. 医疗事故调解的方式
  2. 医疗纠纷赔偿协议书范本
  3. 医疗事故鉴定的原则
  4. 医疗事故精神赔偿标准的法律解析
  5. 医疗调解委员会的程序

医疗纠纷热门知识

  1. 医院领导干部深入科室的制度
  2. 医疗纠纷案件答辩状范文
  3. 误诊引发的医疗赔偿案件
  4. 医疗保险报销比例
  5. 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区分与解析
  6. 医疗损害赔偿责任
  7. 刑拘多久后可以取保候审?
医疗纠纷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