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1-10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对医疗纠纷事件进行客观评估和判断的过程,为了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包括医疗水平原则和病情紧急性原则。
医疗水平原则要求参与鉴定的专家应考虑国情、各地区和各级医院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前的技术水平。该原则包括医院等级与专科技术相结合原则、医疗当时水平原则和医疗地域性原则。
1. 医院等级与专科技术相结合原则:
医院等级的不同决定了医疗水平的差异,因此,在对常见和少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结果进行评价时,需要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此外,还需要考虑专科技术水平,专科医师对其专业领域的注意义务标准应高于一般医师。
2. 医疗当时水平原则:
鉴定医疗纠纷事件时,应以医疗活动发生时的医学水平为基准。不能使用已经发展的医学理论和技术来评估过去的技术水平。在鉴定时,需要同时考虑过去和现在的医学水平,不能将过去在医疗技术或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发生的事情,与现在已经进步的技术或理论进行比较。这里强调的是事件发生时的医学水平。
3. 医疗地域性原则:
医师在处理相同疾病时,应具备与邻近地区或相同地域同级医师应具备的通常技能、知识和经验。地理范围的差异可以作为辅助性标准。这条原则要求在判断基本问题时,高水平专家应考虑地域性问题。
由于病情危重,医师在紧急状态下的注意程度与一般情况下有本质的区别。病情紧急性原则在鉴定中具有强烈的排他性,是首选的原则。当医师以保证患者生命权为最主要目的时,即使出现差错,也应考虑免责。需要注意的是,医师因门诊量大、诊疗时间短暂而造成误诊误治,不能作为紧急性因素看待,否则将成为医师不负责任的借口,也不利于医疗制度的改革。此外,一些基层医院为了经济利益,进行试验性治疗并导致不良后果的情况,医务人员不能免责,因为他们未履行转医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