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6-10
间接融资,也称为间接金融,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或购买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的方式,将资金先行提供给金融中介机构,再由这些机构以贷款、贴现或购买有价证券的形式将资金提供给需要资金的单位。这种方式实现了资金融通的过程。
间接融资是一种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进行的资金融通方式。在这种方式下,资金盈余单位将资金存入金融机构或购买金融机构发行的证券,然后由金融机构提供给资金需求单位使用。资金的供求双方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通过金融机构作为中介,实现资金余缺的调剂。
与直接融资相比,间接融资具有灵活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小额资金通过银行等中介机构的集中可以办大事,同时这些机构拥有更多的信息和专业人才,对保障资金安全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这对投融资双方都是有利的。
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的运行可以概括为政策金融机构引导、信用担保和再担保机构支持下,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的融资体系。政府通过政策金融和信用补充等手段,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成为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主体,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主要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占到了整个社会融资总额的大约75%。相比之下,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的融资只占总额的25%。其中,银行融资占到了我国银行性金融机构融资总额的90%以上,国有银行基本上处于垄断地位。这种情况反映了国家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下降,财政配置资源的能力减弱,导致间接融资成为社会投融资的主要渠道。
根据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1年6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3.5万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约为7万亿元。同期,沪深两市的流通市值为15178亿元。这表明银行是居民最重要的投资渠道,而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依赖于银行。然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2000年第一季度全国共发放短期贷款65456.07亿元,其中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仅占0.9%。这说明我国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严重不足。调查显示,60.5%的企业没有1至3年的中长期贷款,即使能获得贷款的企业中,仅有16%能满足其需求,52.7%部分满足需求,31.3%无法满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