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27
海外并购涉及大量资金,主要有三种途径:自有资金、债务融资、股权融资。
自有资金是收购方多年的企业经营积累,用于支持日常生产和运营。然而,自有资金有限,因此收购方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筹集资金。
债务融资包括银行贷款、债券发行和可转换债等方式。相对于股权融资,债务融资不会稀释股权,不会威胁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益。此外,债务融资还具有财务杠杆功能。然而,债务融资需要承受还本付息的刚性压力。
股权融资是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发行普通股和优先股等方式来筹集资金。这类资金可中长期使用,不存在还本付息的压力。然而,股权融资容易稀释股权,并且需要以税后收益支付给投资者,融资成本略高。
从并购融资成本的角度考虑,收购方优先考虑使用自有资金。在需要外部融资时,优先考虑债务融资,如有不足再考虑股权融资。
海外并购可以采取现金、股份或现金+股份作为支付方式,目前以现金支付的案例居多。
现金支付的优点是简单、直接、快速。然而,现金支付是一种买断行为,目标公司的原股东将退出被收购后的企业,无法享受收购方将目标资产整合后产生的溢价收益。此外,采用现金支付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资本运作。
由于国内对跨境资本的监管,由收购方直接向境外目标公司发行股份进行换股的思路需要面对繁琐的多部门审批。实践中以股份作为支付方式的并购案例,多由大股东或SPV子公司或并购基金先行买入境外资产,然后由国内母公司发行股份将该目标资产购入。
海外并购基金在海外市场非常活跃,但在国内市场并不太顺利,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国内大型国企很少出让控股权。虽然前几年管理层收购曾流行一阵子,但并未与并购基金联手。近年来,徐工和沈阳机床是国企与并购基金接触的案例,但最后都没有绝对控股权,并且耗时费力。
如果民企处于快速发展通道,老板们通常不会出让控股权。而一些民企想转售老股出让企业,通常会面临很多困难。除非有国外对手开出高价收购,让民企老板心动,或者民企老板因个人原因想退出。
国内缺乏并购机会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