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4-12-22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立法宗旨,只有处在被管理地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才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原告。而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作为管理者,行使的是公共权利,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不存在需要救济的问题。在行政复议中,县政府作为被申请人同样处于这样一个角色。县政府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已被复议机关撤销,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只能对复议机关作出的复议决定本身进行审查,而这种审查结果并不对县政府产生直接影响。
“下级服从上级”既是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明确规定,也是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本案中,复议机关市政府是县政府的上级行政机关,因此,对于市政府作出的复议决定,县政府只有服从的义务,不具备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也不能申请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如果县政府认为市政府作出的复议决定错误,只能向市政府本级机关或更上一级行政机关甚至最高行政机关反映,通过内部程序解决。在行政诉讼程序中作为第三人对市政府的复议决定直接作出否定性评价,则违背了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机关上下政令统一的基本原则。
县政府与被诉的复议决定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判决结果会对其行政行为的有效与否作出结论。法院在审查复议决定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县政府行政行为的事实,县政府的参加将有助于事实的查明。法律并未明确禁止行政主体作为第三人参与诉讼。
最高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六条规定,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从此条字义理解,似乎第三人仅限于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排除了行政主体作为第三人的情况。
然而,《行政诉讼法》相关解释中规定了行政主体可以以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的情况。实践中,行政主体在多种情况下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包括应当追加被告而原告不同意的情况、两个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相互矛盾的情况、超越职权的情况、被越权单位可以作为第三人的情况。第三人可分为原告型、被告型、证人型第三人,可见第三人只需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即可参加诉讼,不局限于非行政主体方。综合上述两点理由,县政府可以作为第三参加诉讼。
针对该请求,一种观点认为,县政府不能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诉讼。理由有二:
另一种观点认为,县政府参加诉讼符合法律设定第三人制度的立法目的。县政府与复议决定存在利害关系,判决结果会对其行政行为的有效与否作出结论,县政府的参加将有助于事实的查明。法律没有明确禁止行政主体作为第三人参与诉讼。根据最高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实践中,行政主体在多种情况下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综合上述两点理由,县政府可以作为第三参加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