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11-10
行政诉讼收费是指当事人在进行行政诉讼活动时,根据规定向人民法院支付一定数额的费用。行政诉讼是指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领域发生纠纷后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根据法定程序审查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并判断相对人的主张是否合理,作出裁判的一种活动。行政诉讼的时间范围从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开始,直至行政裁判作出结束。
根据1989年《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第一章的规定,行政诉讼收费分为三类:行政诉讼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行政诉讼案件执行申请费和其他执行费用、非诉行政案件执行申请费和其他执行费用。其中,行政诉讼收费(狭义)指的是行政诉讼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行政诉讼案件执行是指在行政诉讼终结后,根据国家强制力将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的内容和要求加以实现的活动。非诉行政案件执行是根据国家强制力将没有经过行政诉讼程序,但已发生效力的行政法律文书的内容和要求加以实现的活动。虽然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案件执行和非诉行政案件执行是三个不同但相关的概念,但《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将这三种收费统称为行政诉讼收费(广义)。
在讨论行政诉讼收费的必要性时,我们不能忽视其设立的原因。设立行政诉讼收费制度有以下几个原因:1)减少国家财政支出,减轻人民群众负担;2)增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制观念,防止滥用诉权;3)促进依法行政,有利于行政机关行使职权;4)体现当事人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5)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利益。
然而,上述设立行政诉讼收费的原因存在逻辑上的缺陷,并且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此外,中国行政诉讼收费的标准没有考虑行政诉讼本身的特殊性,完全照搬民事诉讼的收费模式,将案件分为财产案件和非财产案件。然而,在行政诉讼中,所有法律关系的客体都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不像民事诉讼中的客件可以分为财产类和非财产类。因此,现行的行政诉讼收费制度亟需改革。
根据现行规定,行政诉讼收费的标准如下:治安行政案件每件交纳5到30元;专利行政案件每件交纳50到400元;其他行政案件每件交纳30至100元。对于有财产争议的案件,按照争议金额的不同收费:争议金额不超过1千元的,每件交纳50元;超过1千元到5万元的部分,按4%交纳;超过5万元到10万元的部分,按3%交纳;超过10万元到20万元的部分,按2%交纳;超过20万元到50万元的部分,按1.5%交纳;超过50万元到100万元的部分,按1%交纳;超过100万元的部分,按0.5%交纳。
除了行政诉讼收费外,还包括其他诉讼费用,如鉴定费、翻译费、公告费、勘验费、证人、鉴定人或翻译人的误工补贴和车旅费,执行判决、裁定或调解协议实际应支出的费用,采取诉讼保全措施的申请费和实际支出的费用,以及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由当事人支付的其他费用。其他诉讼费用的征收金额由人民法院根据相关规定和实际情况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