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5-02-04
执行对象是指根据生效的执行根据确定,并由执行机关的执行行为所指向的目标,即执行客体。根据不同的情况,执行对象可以分为物、行为和人身三类。
物包括财物和其他物件。在行政诉讼执行中,物的例子包括缴纳税款、退还证件、票据等。物可以进一步分为特定物和不特定物。特定物指的是不能以其他物体代替的对象,例如退还所扣车辆。不特定物指的是可以以其他同类物体代替的对象,例如划拨款项。
行为作为执行对象之一,是指完成执行义务所需要的特殊行为。这些特定行为原本应由义务人自动履行,但由于其拒不履行而引起强制执行。行政诉讼执行中的行为对象包括强制服兵役、强制拆除违章建筑等。
在民事诉讼中,人身通常不作为执行对象,但在行政诉讼执行中却存在特殊情况。例如,如果一个公民被处以劳动教养,而该公民起诉并经法院裁定暂停执行,但在诉讼判决中败诉并应收入劳动教养场所,如果该公民拒不自动前往,行政机关可以强制收押该公民进行教养。在这种情况下,执行对象是该公民的人身。
强制执行是根据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所确定的内容进行的活动。在行政诉讼执行中,常见的强制执行方式和手段包括:
执行机关可以查询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情况,并冻结该存款,或将其划拨给申请执行人。
执行机关可以扣留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或直接提取其收入用于执行。
执行机关可以对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并进行拍卖或变卖以实现执行目的。
执行机关可以搜查被申请执行人可能隐匿的财产,并将其查出后进行执行。
执行机关可以强制被申请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的财物。
执行机关可以强制被申请执行人迁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
执行机关可以强制被申请执行人进行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
在特定情况下,执行机关可以要求被申请执行人进行加倍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