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3-26
行政裁决是指行政机关或法定授权的组织,对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机关只有在获得法律授权的情况下,才能对授权范围内的民事纠纷案件进行审查和裁决。没有法律授权的情况下,行政机关无权自行决定和裁决某些民事纠纷案件。
行政制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者实施的法律制裁。根据法律或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对犯有轻微违法失职行为但尚不够刑事处分,或违反内部纪律的人员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措施。
行政制裁分为行政处分、行政处罚和劳动教养三种。行政处分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行政隶属关系对违反行政法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的行政制度,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六种形式。行政处罚是指由特定的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实施的行政制裁,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行政拘留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七种形式。
1. 行政裁决的主体是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机关。行政裁决只能由对特定行政管理事项有管理职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律法规明确授权的情况下进行裁决。
2. 行政裁决的民事纠纷与行政管理有关。行政机关只能对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进行裁决,以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
3. 行政裁决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行政裁决程序必须由当事人依法提出申请,行政机关不能自行启动裁决程序。
4. 行政裁决具有准司法性。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以第三者身份居间裁决民事纠纷,具有司法性质,同时又以行政机关的身份裁决争议,具有行政性质,称为准司法性。
5. 行政裁决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对已经发生的民事纠纷依职权作出的法律结论,具有具体行政行为的基本特征。
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裁决的种类包括侵权纠纷的裁决、补偿纠纷的裁决、损害赔偿纠纷的裁决、权属纠纷的裁决、国有资产产权裁决、专利强制许可使用费裁决、劳动工资、经济补偿裁决和民间纠纷的裁决。
1. 合法原则:行政裁决必须依法进行,符合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
2. 公平原则:行政裁决必须公平,行政机关在裁决中必须保持中立,公正地认定事实,正确地运用法律,并公开裁定程序。
3. 回避原则:行政机关在行政裁决中必须实行回避原则,避免与当事人或争议相关方存在利益关系。
4. 调解原则:行政机关应当尊重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如果双方自愿要求调解,行政机关应进行调解,并依法进行。
5. 职能分离原则:行政机关对有关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问题作出裁决时,调查与裁决的职能应当分离。
6. 效率原则:行政机关在进行裁决时,应当遵守法定时限,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1. 申请:民事争议的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向行政机关提出解决纠纷的申请。
2. 立案:行政裁决机关对申请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受理,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受理。
3. 通知:行政机关立案后通知申请人和对方当事人,并要求对方当事人提交有关材料。
4. 答辩:对方当事人在收到裁决申请后,应在规定期限内提交答辩书及相关证据材料。
5. 审查:行政裁决机关对争议的事实、证据材料进行审查,进行调查、勘验或鉴定。
6. 裁决:行政裁决机关根据事实和法律法规做出裁决,并制作裁决书送达当事人。
7. 执行:裁决生效后,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如不履行,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执行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对于行政裁决的当事人,如果对裁决结果不满意,可以有以下救济途径:
1. 行政复议:当事人可以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要求对行政裁决进行复议。
2. 行政诉讼: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对行政裁决进行司法审查。
关于行政裁决是否能提起行政复议的问题,存在不同的观点。一方认为行政裁决不能提起行政复议,原因是行政裁决属于对平等主体的当事人的民事权利义务作出的处理,符合《行政复议法》第8条第2款中“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其他处理,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中“其他处理”的情形,不属于行政复议的范围。
另一方认为,行政裁决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根据《行政复议法》第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十一)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政裁决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因此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此外,《行政诉讼法》第37条规定:“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该规定,可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都可以提起行政复议。
第三种观点认为,行政裁决涉及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即行政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对于行政法律关系,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可以提起行政复议;对于民事法律关系,应当就其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不应当以裁决机关为被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
根据法律专家的观点,行政裁决是可以提起行政复议的。行政裁决不符合《行政复议法》第8条第2款中“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的情形。调解行为对当事人的民事权利和义务虽然有一定影响,但调解是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决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因素是当事人的意志。调解没有执行力,当事人可以遵守,也可以不遵守。而行政裁决的内容直接确定或影响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单方面作出的,不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具有行政强制执行效力的行政行为。行政裁决一经作出,即具有公定力、预决力、确定力、约束力及执行力,因此,行政裁决是可以被提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
根据198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如何适用《土地管理法》第13条和《森林法》第14条规定的批复》,人民法院应以原争议双方为诉讼当事人审理此类案件。根据该批复精神,各级法院曾一度将所有的行政裁决案件均作为民事案件受理。然而,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改变了上述答复的态度,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人民政府或者其主管部门有关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归属的处理决定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行政案件受理。根据上述规定,法院将行政裁决案件作为行政诉讼案件受理。1999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也未将行政裁决案件排除在受案范围之外,审判实务中对行政裁决案件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也渐趋一致,各级法院也都受理了大量的行政裁决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