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10-31
涉外行政诉讼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行政诉讼,即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认为我国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并由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判的活动。
涉外行政诉讼具有以下特征:
涉外行政诉讼的涉外性主要表现在原告或第三人为外国人或外国组织。行政诉讼的被告只能是我国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因此,涉外行政诉讼的涉外性仅限于主体的涉外性。
涉外行政诉讼的外国人或外国组织包括外国人、无国籍人、国籍不明人以及外国企业、外国组织等。港澳台居民和组织的行政诉讼不属于涉外行政诉讼,但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可以参照涉外行政诉讼的规定。
涉外行政诉讼除了主体的涉外因素外,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具体行政行为必须发生在我国领域内,由我国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处理;第二,外国当事人在我国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或参与在我国法院进行的行政诉讼。
涉外行政诉讼与一般行政诉讼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0章专门针对涉外行政诉讼的特点作出了一些特别规定。
涉外行政诉讼除了遵循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外,还需要遵循适用于涉外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涉外行政诉讼包括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同等原则指在我国进行行政诉讼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可以享有与我国公民、组织在行政诉讼中相同的诉讼权利,并承担与我国公民、组织在行政诉讼中相同的诉讼义务。同等原则是国际关系中的"国民待遇"原则在行政诉讼中的体现,为外国当事人在他国进行行政诉讼提供了可靠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同等原则仅适用于行政诉讼上的权利和义务,而不适用于实体法上的权利和义务。在我国法律上,我国公民与外国人的实体权利是否同等取决于实体法的具体规定。
对等原则指外国法院对中国公民、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进行限制时,中国法院对外国公民、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也会实施同样的限制。作为主权国家,在处理相互关系时,应以平等互惠为基础,这在司法上的具体体现就是对等原则。
我国在国际交往中一贯尊重国际条约,对于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我国法律确认其效力。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72条的规定,对于涉外行政诉讼中与行政诉讼法有不同规定的国际条约,应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因此,在处理涉外行政诉讼案件时,我国人民法院应遵从国际条约优先于国内立法的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人民法院在适用国际条约优先于国内立法原则时有一个限制:即我国明确声明保留的国际条约部分不适用于涉外行政诉讼,无论其规定与我国国内立法是否冲突,人民法院只能适用我国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来审理涉外行政诉讼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