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不作为的界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程序法律知识

行政不作为的界定

点击数:33 更新时间:2024-04-09

 
133015

制定法上对行政不作为的规定

制定法上对行政不作为的规定主要包括《行政复议法》第6条和《行政诉讼法》第11条。然而,对于制定法上“行政不作为”的基本形态的总结存在分歧。

一种观点:行政不作为包括“拒绝履行”和“不予答复”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1条的规定,一种观点认为行政不作为存在两种形态:“拒绝履行”和“不予答复”。然而,这种观点并不能笼统地将“拒绝履行”归于行政作为或行政不作为。

如果行政主体经过合法审查后,发现行政相对人不符合法定的申请条件,或者考虑了不相关的因素而认为行政相对人不符合法定申请条件,从而“拒绝履行”,则属于行政作为。前者是合法的行政作为,后者是违法的行政作为。

如果行政主体虽然启动了行政程序,但在实质上没有真正依法履行法定作为义务,在这种情况下“拒绝履行”,是形式作为而实质不作为的行政行为,属于行政不作为。另外,如果行政主体根本没有启动行政程序就“拒绝履行”,也属于行政不作为。

另一种观点:行政不作为不包括“拒绝履行”

另一种观点认为行政不作为不包括“拒绝履行”。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未履行具体的法定作为义务,并且在程序上没有明确意思表示的行政行为。

学理上对行政不作为的界定

学理上对行政不作为的界定尚未达成统一认识,主要观点有:

1、行政不作为是行政主体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

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

2、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应当履行或有可能履行相应的法定职责,但却不履行或拖延履行的行为形式

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依行政相对人的合法申请,应当履行或有可能履行相应的法定职责,但却不履行或拖延履行的行为形式。

3、行政不作为是指在职权和职责范围内没有最终作出完整和确定的意思表示的行为状态

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在职权和职责范围内没有最终作出完整和确定的意思表示的行为状态。

4、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未履行具体的法定作为义务,并且在程序上没有明确意思表示的行政行为

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未履行具体的法定作为义务,并且在程序上没有明确意思表示的行政行为。

5、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对一定行政行为的抑制,即拒绝作出一定的行为

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对一定行政行为的抑制,即拒绝作出一定的行为。

6、行政不作为是行政主体违反其所负有的法定行政作为义务的行为

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违反其所负有的法定行政作为义务的行为。

延伸阅读
  1. 答辩状
  2. 商标侵权的构成要素
  3. 行政复议的申请条件和程序
  4.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案件管辖确定方法
  5. 复议改变是否能加重行政处罚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行政拘留暂缓执行的条件及程序
  2. 行政诉讼的定义和作用
  3. 听证适用范围
  4. 行政处罚的法律救济措施
  5. 法律咨询:合法的行政行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6. 行政案件的指定管辖
  7. 行政诉讼证据中的书证是否可以单独作为定案依据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行政不作为答辩状范本
  2. 行政上诉答辩状范本
  3. 第三人民事答辩状范本
  4. 行政答辩状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