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与行政不作为的竞合行为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程序法律知识

侵权与行政不作为的竞合行为

点击数:157 更新时间:2023-10-25

 
132964

行政不作为案件的特征及诉讼方式

特征一:行政不作为案件的被告

行政不作为案件的被告应为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被告必须具有法律、法规规定的法定职责,如果该主体未能履行法定职责,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因此,行政不作为案件的被告即为应当承担上述法律后果的行政主体。

特征二:被告未履行法定职责

行政不作为案件的被告在法定期限或合理期限届满后,仍未履行其法定职责,侵害了起诉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这一特征在起诉人诉行政机关“不予答复”的案件中得以体现。

特征三:被告的消极行为方式或态度

行政不作为案件中,被告的行为方式或态度应表现出消极性,主要体现在实体上不给予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实现或保护。这包括对相对人的申请拒绝履行、不予答复或拖延履行等行为。这一特征往往是起诉人提起诉讼所直接针对的现象,也是人民法院对不作为行政案件进行司法审查的重点之一。

特征四:申请人的主动申请行为

行政不作为案件是由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主动申请行为开始的,这是此类案件的先决条件,也是其显著特征。没有申请人的申请,就不可能引起行政诉讼。

行政不作为诉讼的重要性及判决方式

行政不作为诉讼是行政案件诉讼中的重要类型,所有的行政诉讼案件都可以划分为行政作为违法案件和行政不作为违法案件。审判实践中,通常将行政主体拒绝颁发许可证或拖延颁发、拒绝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职责,不发给抚恤金等案件归为行政不作为案件。在判决时,法院通常依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即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况下,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然而,行政不作为诉讼案件相当复杂,实践中遇到的行政不作为违法案件远不止以上三种情形。因此,对行政不作为诉讼案件的判决进行探讨,有助于行政责任的认定和司法审查的进行。
延伸阅读
  1.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保全程序及要求
  2. 行政诉讼证据的效力判断原则
  3. 行政诉讼中法官拒绝证据保全的处理方法
  4. 行政赔偿诉讼与行政诉讼的区别
  5.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保全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刑事诉讼的法律主体
  2. 全面、系统地进行认证
  3. 行政起诉状的合义、功能
  4. 一、拆迁房屋错误的行政诉讼途径
  5. 行政不作为的处理方式
  6. 涉外行政诉讼的一般原则
  7. 行政诉讼的管辖范围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