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行为的范围的规定方式有哪几种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程序法律知识

行政行为的范围的规定方式有哪几种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5-01-11

 
132871

行政机关作出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范围的规定方式

明确列举的方式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可以通过明确列举的方式来规定具体行政行为的范围。这种方式是通过具体列举出各种行政行为的类型和内容,以明确界定行政机关的裁决范围。

当事人自由选择

另一种规定行政机关裁决范围的方式是由当事人自由选择。在某些情况下,法律允许当事人自行选择是否将争议提交给行政机关作出最终裁决。

法律规定

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哪些行政争议由行政机关作出最终裁决。然而,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1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对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以外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争议作出的裁决被视为一种事实上的终局裁决。

相关法律知识

人民法院的立案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给被告。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有关具体行政行为的材料,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给原告。如果被告不提出答辩状,这并不会影响人民法院的审理程序。

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在诉讼期间,一般情况下不会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但在以下情况下,可以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被告认为有必要停止执行;- 原告申请停止执行,并且人民法院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同时停止执行不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或法规规定需要停止执行。

行政案件的审理

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进行公开审理,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除外。行政案件的审理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和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应为三人以上的单数。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时,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审判人员如果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可能影响公正审判,应当主动申请回避。这些规定也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和勘验人。当院长担任审判长时需要回避时,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需要回避时,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需要回避时,由审判长决定。当事人对决定不服时,可以申请复议。
延伸阅读
  1.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如何的
  2. 房屋征收补偿决定公告是否可诉
  3. 人民法院不受理的行政纠纷事项
  4. 拆迁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有哪些
  5. 行政诉讼一般多长时间出结果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响水爆炸事故问责,涉及什么行为
  2. 当事人提出陈述申辩后行政部门如何处理
  3. 民告官的有效方法
  4. 治安调解影响政审吗
  5. 行政诉讼法院不受理怎么办
  6.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通释(下)
  7. 管辖权异议审理实体吗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