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应注意哪些问题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程序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应注意哪些问题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5-01-17

 
132790

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委托代理人进行诉讼

当事人有权委托代理人进行诉讼。

申请回避

当事人有权申请回避。

进行辩论

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

提起上诉

当事人有权提起上诉。

申请停止执行具体行政行为

原告在诉讼中有权申请对被告具体行政行为停止执行。

放弃、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申请撤诉的权利

原告有权放弃、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申请撤诉。被告有权变更或撤销自己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但无权提起反诉。

向证人、鉴定人和勘验人员发问

当事人有权向证人、鉴定人和勘验人员发问。

查阅庭审材料

当事人有权查阅庭审材料。

申请采取证据或财产保全措施

当事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证据或财产保全措施。

当事人的诉讼义务

遵守诉讼秩序

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应遵守诉讼秩序。

履行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和行政赔偿

当事人应自觉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和行政赔偿。

案件级别管辖规定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根据法律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以下第一审行政案件:1. 确认发明专利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2. 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讼的案件;3. 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案件管辖规定

行政案件的管辖

1.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2. 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3. 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4. 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最先收到起诉状的人民法院管辖。

不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规定

不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为

以下行为不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1. 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2. 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3. 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4. 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5. 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6. 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7. 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8. 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9. 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举证责任

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交答辩状,并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的证据、依据。如果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应当认定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

原告对以下事项承担举证责任:1. 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但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限的除外;2. 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3. 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被诉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失的事实;4. 其他应当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事项。

停止具体行政行为执行的情况

停止执行具体行政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可以在以下情况下停止:1. 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2. 原告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裁定停止执行;3. 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

庭审程序

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案件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

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

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判决:1. 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判决维持;2. 具体行政行为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a. 主要证据不足; b. 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c. 违反法定程序; d. 超越职权; e. 滥用职权;3. 被告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4. 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5. 人民法院认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不适宜判决维持或驳回诉讼请求的,可以作出确认其合法或有效的判决。

人民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的情形:1. 起诉被告不作为理由不能成立的;2. 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存在合理性问题的;3. 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因法律、政策变化需要变更或废止的;4. 其他应当判决驳回诉讼请求的情形。

上诉期限

提出上诉的期限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二审处理

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处理

对上诉案件,二审法院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式:1. 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的,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2. 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依法改判;3. 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由于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也可以查清事实后改判。当事人对重审案件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

案件审理期限

行政案件审理期限

一审判决应当在三个月内作出,二审判决应当在两个月内作出。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延伸阅读
  1. 交通事故保险公司不同意赔偿怎么办
  2. 交通事故后保险公司不赔偿怎么办
  3. 公司收购可以吗?要注意哪些问题
  4. 交通事故分两次起诉可以吗?
  5. 双方签订的合同怎样才算无效?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响水爆炸事故问责,涉及什么行为
  2. 当事人提出陈述申辩后行政部门如何处理
  3. 民告官的有效方法
  4. 治安调解影响政审吗
  5. 行政诉讼法院不受理怎么办
  6.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通释(下)
  7. 管辖权异议审理实体吗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