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2-08
行政诉讼证据保全是指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人民法院采取措施保护证据价值的一种诉讼行为。根据行政诉讼的法定种类和当事人提供证据的要求,证据保全在行政诉讼中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人民法院可以对证据进行保全的情况包括:
行政诉讼的法定种类有七种,并且要求当事人提供明确的证据。这些证据在被提供后,需要在法官的主持下进行严格的辨认和核实。
当事人提出证据保全申请时,申请书应包含以下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被保全的证据必须能够证明争议的行政法律事实以及其他待证事实。
一旦人民法院准予证据保全申请,应当采取查封、扣押、照相等固定措施,将证据保全下来。
证据的对质辨认和核实是指在法官的主持下,当事人就有关证据进行辨认和对质,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以及证据的证明力进行辩论的活动。
证据的对质辨认和核实是对证据进行审查的重要环节。原则上,所有证据都应在法庭上出示并经庭审质证,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即使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也不例外。然而,在庭前证据交换过程中,如果没有争议并记录在卷的证据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后,也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在对证据进行对质和辨认过程中,经法庭准许,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以就证据问题相互发问,也可以向证人、鉴定人或者勘验人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