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中的证据保全申请程序是如何的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3-24
行政诉讼法中对证据保全程序的规范和完善
1、明确证据保全申请书的内容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证据保全申请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对方当事人的名称和请求保全的事项;(2)应当保全的证据,包括证明申请人具有请求权的证据和证明保全的必要性的证据;(3)申请保全证据的理由;(4)该证据应当证明的事实。需要注意的是,被保全的证据必须能够证明争议的行政法律事实以及其他待证事实。
2、审查申请
法院在审查证据保全申请时,应当围绕保全的条件进行审查,包括判断申请人是否具有请求权以及是否存在影响将来判决的因素。如果不进行证据保全可能会导致损失进一步扩大,也应该考虑在内。
3、规范证据保全的判定形式
行政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准许证据保全申请应当以何种方式作出裁定。在实践中,大部分法院采用裁定的形式作出决定,这种做法可行,因为裁定主要用于解决诉讼中的程序问题。然而,缺乏明确规定导致在适用上可能会出现混乱,有的法院采用裁定的形式,有的法院则采用决定的形式。因此,行政诉讼法应明确规定证据保全程序的处理应当采用裁定形式。
4、允许在诉讼中止时申请证据保全
由于证据保全具有时间上的紧迫性,如果不及时调查和固定,可能会导致证据丧失或以后难以取得。因此,行政诉讼法应明确规定,在诉讼中止时提出证据保全申请的,人民法院也应依法及时作出准许或驳回申请的裁定。
5、规定对驳回申请的裁定的救济程序
申请证据保全时,人民法院可能会裁定准许或驳回申请。然而,行政诉讼法对于驳回申请的裁定没有规定任何救济程序,这对申请人的权益保护非常不利。有时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人民法院可能会对准许证据保全申请的裁定都予以驳回。因此,行政诉讼法应赋予当事人一定的救济手段,例如规定允许申请人申请复议一次,以加强对申请人的权益保护。
6、明确证据保全程序的费用负担
在人民法院采取证据保全措施时,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费用。然而,目前行政诉讼法和《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都没有明确规定这些费用的负担方式。筆者认为,这些诉讼保全程序的费用应当作为诉讼费用的一部分,按照一般的原则来确定由谁来承担。通常情况下,败诉方应当承担这些费用,这样的规定有利于加强对权利人的保护,促使义务人正确履行义务,减少和预防行政纠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