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4-28
根据诉讼效率原则的要求,行政法庭在第一审程序中进行证据质证,并且对经过庭审质证的证据,一般情况下不再进行质证,以避免案件拖延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然而,也存在一些例外情况:
在质证过程中,法庭允许当事人补充证据的情况下,对补充的证据仍然需要进行质证。
在第二审程序或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中,对当事人依法提供的新证据,法庭应当进行质证。所谓新证据主要包括以下情况:
所有证据都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经庭审质证。未经庭审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然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或法律规定的其他保密证据,在开庭时不得公开质证。
当事人在庭前证据交换过程中没有争议并记录在卷的证据,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后,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如果被告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需要依法缺席判决的情况下,被告提供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但当事人在庭前交换证据中没有争议的证据除外。
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由申请调取证据的当事人在庭审中出示,并由当事人进行质证。
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证据,由法庭出示,并可就调取该证据的情况进行说明,听取当事人意见。
当事人应当围绕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针对证据的证明效力和证明效力大小进行质证。
在法庭准许的情况下,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以相互发问关于证据问题,也可以向证人、鉴定人或勘验人发问。
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相互发问,或者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时,发问的内容应当与案件事实有关联,不得使用引诱、威胁、侮辱等语言或方式。
对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进行质证时,当事人应当出示证据的原件或原物。但在以下情况下可以不出示原件或原物:
视听资料应当在庭审中播放或显示,并由当事人进行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