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5-16
证据保全是指法院在起诉前或对证据进行调查前,根据利害关系人或当事人的请求,或根据职权对可能灭失或今后难以取得的证据进行调查收集和固定保存的行为。
在行政诉讼中,当证据可能灭失或难以取得时,法院根据法律对证据进行保护和固定,实施证据保全行为。然而,仅当需要保全的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时,才有必要采取保全措施。需要保全的证据应是可能对案件的实体处理结果产生影响的证据。
(1) 当事人应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即,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期限应与当事人向法院提交证据的期限一致。如果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经法院准许延期举证,则证据保全申请期限也会相应推延。与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保全申请期限不同的是,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7日。因此,相对而言,行政诉讼中的证据保全申请期限较为宽松。
(2) 当事人应以书面形式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在申请书中,需要详细列明证据的名称、所在地点、证据保全的内容和范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联系以及申请证据保全的理由等事项。
(3) 法院有权要求证据保全申请人提供相应的担保。具体是否要求提供担保由法院自行决定。法院在决定时可综合考虑证据的种类、价值大小等因素。
(4) 证据保全申请的主体是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诉讼第三人。与此相关的诉讼代理人、鉴定人和翻译人不属于证据保全申请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