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10-24
当事人举证和人民法院调取证据是我国行政诉讼中的两个主要来源。然而,在行政诉讼中,这两种证据来源的地位并不完全相同。从根本上看,当事人举证是行政诉讼证据的主要来源,而人民法院调取证据仅属于次要来源。这是因为人民法院作为争议的裁判者,必须保持公平和中立的立场,对事实持客观态度,以确保案件能够公正解决。
在行政诉讼中,法院的责任主要是审查和判断证据,确定证据的效力。因此,提供证据主要是当事人的责任,法院过多地涉足证据的收集和调取将会削弱行政诉讼法确立的举证责任制度的作用甚至失去意义。因此,在行政诉讼中,法院调取证据的范围应该限定在少数特定情形下。
根据《行政证据规定》,人民法院依职权主动调取证据的情形包括两种:一是相关事实认定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二是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程序性事项。对于这两种情形,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行政机关、其他组织和公民调取相关证据。
(1) 范围和条件
在行政诉讼中,原告或第三人与被告行政机关虽然在法律上地位平等,但实际上原告或第三人仍然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其举证能力较弱。因此,他们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调取证据,以获得更多的帮助。
根据《行政证据规定》,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原告或第三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取证据:
1. 证据材料由国家有关部门保存,需要人民法院调取;
2. 证据材料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
3. 由于客观原因,原告或第三人无法自行收集其他证据材料。
《行政证据规定》将人民法院依申请调取证据的申请人限定为原告和第三人,不包括被告。与之不同,《行诉法解释》没有对申请人作出此限制。
(2) 调取证据申请及处理
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证据时,应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调取证据申请书。申请书应包含证据持有人的基本情况,拟调取证据的内容,申请调取证据的原因以及要证明的案件事实。
人民法院应及时审查当事人提出的调取证据申请。如果申请符合调取证据的条件,人民法院应及时决定调取;如果申请不符合条件,人民法院应向当事人或其诉讼代理人发出通知书,说明不准许调取的理由。当事人或其诉讼代理人可以在收到通知书后的3日内向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提出一次书面复议申请。人民法院应在收到复议申请后的5日内作出答复。如果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未能获得,应向申请人说明原因。
以上就是行政诉讼证据的取证方式的相关内容。如有其他疑问,请随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