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法】《公证法》应当明确规定赋予担保合同强制执行效力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3-03
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的债权文书执行问题
一、法规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执行有关问题的联合通知》、《公证程序规则》等法规规定,具有给付货币、物品、有价证券的内容,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债务人明确承诺愿意接受依法强制执行的债权文书,可以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赋予这类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公证后,一旦出现债务人在履行期届满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清偿义务,债权人可以直接依据强制执行公证书申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执行,免除了繁琐的诉讼程序,大大提高了实现债权的效率。
二、《公证法》草案的规定
正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公证法》(草案)第三十六条规定:“经过公证的以给付为内容并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债务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的,债权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然而,这样的规定过于简单,应当将担保合同列为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的内容。
三、担保合同的性质
根据对我国《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等五种担保方式进行分析后,可以得出结论:只有质押、留置、定金三种形式的担保合同债权人有直接处置权,而保证、抵押担保合同的债权人无直接处置权。保证担保合同、抵押担保合同约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又与债务人协商不成的,债权人不能直接处置保证人的财产、抵押人的抵押财产,而必须通过诉讼程序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来实现债权。
四、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的适用范围
保证担保合同、抵押担保合同能否采取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的方式达到直接申请法院执行的目的呢? 要弄清该问题,就要对这两种合同的性质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结论。根据法学理论,只有保证人的保证担保合同,属于债权债务关系明确的债权合同,可以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而附有财产担保内容的担保合同,以物质财产作抵押物担保的抵押人与债务人同为一人时,符合1992年12月31日司法部发布的《抵押贷款合同公证程序细则》第六条第二款的规定,也可以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然而,如果提供物质财产作抵押物的抵押人为第三人时而非债务人时,这类抵押担保合同是否可以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尚有争议,未曾明确。从物权法理角度来说,财产抵押担保合同属于物权合同,不能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而从债权法理角度来说,抵押权的发生是以债权的存在为前提的,并且其发生的目的又是为了保证债权的实现,故抵押权既有物权的性质,又具有债权的性质,因此我们认为抵押合同也是一种债权合同。抵押权人既不能把抵押权和债权分割开来,单独转让和处分而独自保有债权,也不能将债权同抵押权分割开来而成为其他债权的担保。据此,财产抵押合同符合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的条件,可以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