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10-2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经公证的以给付为内容并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债务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适当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如果前款规定的债权文书确有错误,人民法院将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构。
根据公证法第36条和民事诉讼法第67条的规定,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除非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因此,在诉讼、仲裁和行政管理活动中,公证书具有证据效力,且比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的证明文书具有更高的证据效力。司法机关、仲裁机构、行政机关及其登记部门应当将公证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此外,公证书的证据效力明显优于私证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人民法院在评估多个证据对同一事实的证明力时,会依照一定原则进行判断,其中包括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者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
债权文书是建立在公证证明的证据效力基础上具有的强制执行效力的典型例子。根据公证法第37条第1款的规定,对经公证的以给付为内容并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债务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适当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14条第1款的规定,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因此,公证书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的公证,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债权文书以给付货币、物品或有价证券为内容;(2)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债权人和债务人对债权文书有关给付内容无疑义;(3)债权文书中载明债务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义务时,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的承诺;(4)符合公证法规定的其他条件。
此外,根据公证法第37条第2款的规定,如果债权文书确有错误,人民法院将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构,体现了人民法院对公证的监督。
根据法律规定,某些法律行为在办理公证后才具有法律效力。根据公证法第38条的规定,对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未经公证的事项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应当依照其规定处理。此外,双方当事人约定必须公证的事项,未经公证,其法律关系不能形成、变更或消灭。根据国际惯例,我国当事人发往境外使用的某些文书(如结婚证等),必须经过公证机构的公证证明,才能在境外发生法律效力。
公证受理是指公证处接受公民、法人的公证申请,并同意给予办理的行为。符合以下条件的申请,公证处应予受理:
申请人与申请公证的事项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申请公证的事项在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之间没有争议。
申请公证的事项应属于公证处负责办理的业务范围。
申请公证的事项应属于本公证处的管辖范围。
对于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公证处应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如果申请人对不予受理决定有异议,可以在收到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该公证处的本级司法行政机关申请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