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检查是什么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5-01-17
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检查机制
一、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2014修正)》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履行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检查职责。财政部门作为政府采购专门的监督检查部门,监督检查的对象包括政府采购活动的全过程和所有当事人及参与人,包括集中采购机构等。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 监督执行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情况;2. 监督执行采购范围、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的情况;3. 监督政府采购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同时,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与集中采购机构应当分离,确保监督管理的有效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设置集中采购机构,也不得参与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活动。此外,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集中采购机构的采购价格、节约资金效果、服务质量、信誉状况、违法行为等进行考核,并定期公布考核结果。
二、集中采购机构的监督管理
集中采购机构作为政府采购的执行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具体措施包括:1. 分离采购活动的决策和执行程序,明确两者的程序,并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集中采购机构的决策主要包括制定政府采购活动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采购方式、范围、程序以及人员组成等。2. 分离办理采购的人员和负责采购合同审核、验收的人员。经办采购的人员负责具体操作,包括组织招标、谈判和询价等采购行为,并签订采购合同。合同订立后,需要专门人员依法审核合同的合法性和完全实际履行情况,并进行验收。因此,采购人员和合同审核、验收人员的权限应当明确并分离。3. 采购人员的任职资格要求。政府采购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责任重大且专业性强。集中采购机构的采购人员应当具备相关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制定政府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并规定政府采购专业岗位的任职要求。采购人员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并符合专业岗位的任职要求。集中采购机构应加强对采购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内容包括政府采购法和相关法律、专业知识、商品知识等。定期对采购人员的专业水平、工作实绩和职业道德进行考核,不合格者不得继续任职。
三、其他部门的监督检查
依法负有行政监督职责的政府有关部门应按照其职责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具体措施包括:1. 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对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政府采购各当事人的政府采购活动进行依法审计监督,监督管理部门和各当事人应接受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2. 监察机关的监察:监察机关对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国家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进行监察。3. 社会监督:政府采购应接受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政府采购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有权控告和检举,有关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及时处理。政府采购被誉为"阳光采购",社会监督的有效实施有助于提高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和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