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09-28
行政强制法中明确规定了查封和扣押的实施主体。根据《行政强制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只有法律和法规明确授权的行政机关才有权实施查封和扣押措施。其他行政机关或组织不得擅自实施这些措施。
在我国,对于查封和扣押的称谓比较混乱。法律和法规中对查封的称谓包括查封、封存、保存、暂时保存、加封留存、暂时加封、封存处理等。对于扣押的称谓则包括扣押、强制扣押、暂扣、暂时扣押、扣留、暂时扣留以及对船舶的临时滞留等。查封主要适用于场所、不宜移动的或者不需要移动的物品,而扣押主要适用于可以移动且需要从行政相对人处转移的财产或物品。
查封和扣押对行政相对人的财产权利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必须谨慎实施。实施主体的限制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根据《行政强制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只有获得法律和法规明确授权的行政机关才有权在授权范围内采取查封和扣押措施。规章及其以下的规范性文件不能随意授权或者说不能授权。目前,我国工商行政管理、土地、海关、国家安全、行政监察、审计、税收、公安、证券、专利、食品药品卫生、植物保护等领域的法律和法规规定了行政主体有权采取查封和扣押措施。
根据《行政强制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查封和扣押的对象限于涉案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与违法行为无关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不得被查封或扣押。此外,不得查封或扣押公民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如果当事人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已经被其他国家机关依法查封,不得重复查封。
根据《行政强制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查封和扣押仅限于涉案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与行政机关正在查处的违法行为有直接联系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被视为涉案。具体而言,查封和扣押的对象主要包括作为违法结果的物品、作为违法行为工具的物品、证明违法行为存在的物品以及违法行为场所。